组织工程脊髓研制和应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n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的方法和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的疗效。方法:1.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上种植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然后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NSCs在PLGA支架上的生长和分化行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定PLGA支架上培养的细胞。2.NSCs种植在A(孔径:200~300μm)和B(孔径:400~500μm)两种不同孔径的PLGA支架上培养5天,体外构建出A和B两种组织工程脊髓。取成年SD大鼠35只,制作脊髓(T10)右半切4mm长块状缺损模型,随机分成5组:实验A组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脊髓A;实验B组移植组织工程脊髓B;对照C组移植NSCs;对照D组移植PLGA支架(孔径:200~300μm);对照E组未移植。移植治疗12周,每周均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伤后第12周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传导束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神经轴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il改良法髓鞘染色,观察损伤区形态结构的修复。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NSCs克隆球充满PLGA支架孔隙,其形状近似孔隙的不规则几何形状;诱导分化后,大量NSCs长出的神经突触跨越支架孔隙的三维微观结构,布满支架的表面和孔隙,并彼此建立了突触联系。诱导分化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分别为巢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阳性,说明诱导分化前是NSCs,诱导分化后有神经元形成。BBB评分结果显示:伤后2~12w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各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B组又高于实验A组(P<0.05),对照C组和对照D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E组评分最低(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显示:两实验组脑组织中均可见到较多的HRP标记阳性神经元,且实验B组又多于实验A组,而对照C组和对照D组仅见少量HRP阳性神经元,对照E组没有见到HRP阳性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il改良法髓鞘染色显示:两实验组移植区NF阳性神经元和GAP-43阳性神经轴索数量较多,而对照C组和对照D组极少,对照E组没有发现阳性神经元和神经轴索;两实验组神经轴索和髓鞘的再生较明显,且实验B组的形态结构修复优于实验A组,而对照C组和对照D组神经轴索和髓鞘的再生不明显,仍留下不同程度的缺损,对照E组未见神经轴索和髓鞘的再生,留下巨大缺损。结论:PLGA支架支持NSCs的生长和分化,其微观结构调节并规范了NSCs生长和迁移的方向,而BDNF调控了NSCs的定向分化方向,我们可以利用该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因子适度调控NSCs在PLGA支架上的生长和分化以构建组织工程脊髓;组织工程脊髓移植促进了半切块状损伤脊髓的形态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NSCs移植和PLGA支架移植;组织工程脊髓的细胞支架孔径影响其治疗效果,孔径在200~300μm范围要优于400~500μm范围。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羊椎间盘退变模型;应用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hTGF-β1)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uman vascul
目的:小儿取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成活率与成人有无差别;血管变异、血管解剖,以及血管管径,中膜与中内膜厚度比值等与成活率和血管危象的发生的相关性;小儿拇手指再造的可
自1974年首次发现氯消毒副产物DBPs氯仿以来,人们非常关注由此带来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慢性毒性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世界各国开展了有关DBPs检测分析、处理、以及风险研究的
<正>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比较多,按其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评价
<正>前言关联方交易作为会计中主要的造假手段由于隐蔽性强、方便调节的特点,给审计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本文论述了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含义及类别.分析了如
金秋时节,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即将来临,回头走进历史,看一看古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是古代重阳节重要的节
报纸
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广告同质化正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广告的4大要素创意、代言人、媒体和核心诉求进行广告同质化探究,运用营销的4I理论对广告的
苏童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体演变上是一位具有鲜明的自觉创新意识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一个不随流俗坚持文学立场与文学原则、坚守文学精神的作家。苏童的作品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下移畸形畸形矫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1998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18例Ebstein畸形患者行改良Carpentier法纠治术(作为实验组)。其中男6例
目的:了解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肠壁神经、平滑肌和caial间质细胞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其分布范围,探讨MD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确立MD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