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者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领导者公信力,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易发阶段,思想意识呈现多样、多元特征,领导者公信力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关于公信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司法、政府等领域,对于领导者公信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政治学、领导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采用辩证思维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领导者公信力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价值意义,并针对当前领导者公信力流失的现状,力争提出有价值性的解决途径和建议。本文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现实国情,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领导者公信力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领导者公信力的构成要素模型;二是对于领导者公信力流失的原因,本文从领导环境、体制机制以及领导者自身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三是针对当前领导者公信力流失的现状,本文提出建设领导者公信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依赖于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感召力,更需要健全的制度和科学的政绩作为保障,而且制度更为重要。这区别于以往的研究,在当前关于领导者公信力的研究中,更多的是把侧重点放在了领导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制度对于领导者公信力所起的保障和督促作用。正是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制度、领导者感召力、政绩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设领导者公信力的途径和建议。论文分为两个部分:引言和正文。正文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领导者公信力的一般理论分析。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小部分:一是基本概念界定,主要是对领导者、公信力以及领导者公信力三个概念做出了界定,这一部分含有文献综述的意味。在认真梳理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导者公信力的概念和来源;二是领导者公信力的构成要素,也就是探讨领导者要取得公信力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三是领导者公信力的价值分析,主要分析建设领导者公信力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部分是关于领导者公信力的流失及其原因分析。领导者公信力是一个“易碎品”,稍有不慎,就有流失和受损的危险。本文认为,领导者公信力的流失,既有体制、机制和领导环境的原因,也有领导者忽视党性修养、忽视世界观改造方面的因素,并从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领导者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和建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一是提出要以健全的制度保障领导者公信力,从领导者的选拔任用机制入手,把好领导者公信力的“入口关”,健全监督制度,完善考评机制,以制度保障公信力;二是提出要以人格感召力彰显领导者公信力,着重于领导者道德修养和领导能力的提升;三是提出要以科学政绩提升领导者公信力。一方面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领导干部执政、施政发挥导向和督促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西方社会学家有关阶级、阶层及社会流动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作了简要评介,认为社会阶层化与社会流动的研究不仅是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对阶级、阶层理
基于ARM的多协议交换设备实现了多种协议端口(串口,网口,CAN和1553B)间的数据转发功能。不同端口之间因为使用的协议不同,所以不能直接进行通信。本文设计了一种通用的报文格
本研究将吉尔福特智力理论引入CTA试题难度评定框架中,对CTA评定框架中的要素辨识难度,原理辨识难度,认知需要度(认知负荷)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评定指标更加客观化、可操作
梁启超与李普曼是中美新闻传播领域各具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在新闻与政治的关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梁启超以报刊服务于“新民”、救国的政治目标 ,是一个热情执着
本文从现代设计运动发展的曲折经历中引出机器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当时"机器"成为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一种隐喻。因此,由机器美学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发展是一个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中两种非常显著的现象,与高等教育扩张相伴随的是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绝对规模的增加以及相对规模的减少,本文将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993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15 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 10年 ,
毛泽东曾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这两面都体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长期以来,学界大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考察毛泽东思想。
本文是一篇在屈原研究领域中着重作个性探讨的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对于一个开创了整整一个文学时代的伟大诗人,只满足于从社会、历史等方面作一般性的探讨,尚不足以穷究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