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人际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和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相对应的一种传播形式。作为传统人际传播在新媒介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传播一方具备了传统人际传播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备了诸多与网络媒介特征相吻合的传播特征。当今的信息背景下,人们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网络用户中,青年人群尤其是大学生,构成了一个特点鲜明、位置重要的群体。网络媒介平等、开放和互动的特性,大大激励了当代大学生的尝试心理和交流需要。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长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的实证性定量研究,对长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的动机、行为状况加以描述,并以传播学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描述长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活动特点以及网络人际传播对其传播行为的影响。最终以定量研究的方式验证麦克卢汉对人类传播历史的“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概括。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符合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的特征概括,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本文的实证性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至少在长春市大学生群体范围内,网络人际传播活动的特征及其效果,都能够基于已有的面对面人际传播相应理论进行解释,并具备面对面人际传播的大部分要素。同时,由于网络媒介自身的一些特征,网络人际传播也具备了一些有别于面对面人际传播的特点。
2.网络人际传播符合麦克卢汉对人类传播历史的“部落化一非部落化一重新部落化”的概括。
网络人际传播在信息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使得人们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免受更多的感官割裂,从而获得了视觉、听觉和思维的有机平衡。网络已经成为面对面之外的重要人际传播媒介,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也是人们通过网络人际传播活动所表达的首要内容。同时,网络媒介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性和信息多样化的特征,使人类更有可能结为一体,成为宏观的全球文化中的“新部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