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西段中生代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lbw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用岩石地球化学和岩体构造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南岭西段中生代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是同源岩浆演化条件下多次脉动侵位而成的杂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其有关的矿产按成因划分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等5种主要类型。从早期牛庙独立侵入体到晚期的华美单元,分异演化逐渐增强,A/CNK为1.07~0.73,Sr为446.93×10-6~11.75×10.6,Ba为705.49×10-6~24.42×10-6,Nb/Ta为11.39×10-6~5.16×10-6,LREE/HREE为10.55×10-6~2.27×10-6,呈减小趋势;NK/A为0.65~1.23,Ta为3.12×10-6~7.71×10-6,Rb为219.13×106~434.50×10-6,Eu负异常0.73×106~0.12×10-6,呈增高趋势。在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7个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中,早期的牛庙和杨梅山独立侵入体为无矿岩体,后期各单元为成矿岩体,其中里松单元与稀土矿关系密切,望高和新路单元与成稀土、Nb、Ta成矿关系密切,白水带和华美单元与W、Sn成矿关系密切。在岩体构造与成矿关系方面,外侵式生长方式的姑婆山花岗岩体的脉动上侵导致多次与沉积围岩接触,发生频繁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在姑婆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形成冬瓜冲、野鸡坳、大关塘、船岭脚、可达、水岩坝、新路等一系列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及为数众多的矿化点;而具有内侵式生长方式的花山花岗岩体,由于晚期脉动上侵的岩浆不能与沉积围岩直接接触,所以其接触带上尚未发现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但位于岩体中心部位的华美单元,在其上侵乃至刺穿早期的望高单元定位而在岩体的内部形成了石英(云英)岩脉型Sn矿点。此外,岩体内部构造型式所导致的岩体因风化剥蚀产生地貌差异会直接影响风化型矿的形成和保留。在姑婆山花岗岩体,岩石能量系数较低、抗风化能力较弱,且与稀土矿关系密切的里松单元位于岩体的中心部位,风化作用导致在岩体中部形成花岗岩盆地,使得稀土在盆地中得以保留和富集,形成大型的稀土矿床;与此相反,里松单元在花山花岗岩体外环,稀土矿大量流失而不利于保留。在应变特征与成矿方面,拉长型(K>1)应变更有利于W、Sn成矿作用的发生。上述特征表明,侵位于同一构造岩石区内具有相同规模形态、岩石组合和成矿潜力的花岗岩体,岩体的内部构造型式和生长方式对内生金属矿床及风化型矿床的形成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陶瓷装饰中,传统"半刀泥"刻画技艺,有其独立的艺术语言及审美,且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分析发现"半刀泥"具有变化的笔触,表现力强烈。适用透明或半透明的色釉料。
本文以新窑沟隧道工程为研究实例,在收集和分析前人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平岩层地区隧道围岩的破坏类型及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水平岩层地
锆石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含有放射性铀的特性使得锆石一直是U-Pb法定年的的首选对象。近年来,随着各国研究的深入,锆石成为用矿物
东营凹陷自1961年钻探华8井在上第三系馆陶组获工业油流(日产油8.1吨),发现东辛复杂断块大油田以来,至2006年底,共完钻各类探井2911口,相继发现了34个油气田;累计探明含油面
随着应用需求的驱动,将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复制加工技术相结合,利用超精密加工技术加工出复制过程所需的微结构模具,再利用高精度的微结构模具复制加工出微结构光学功能元件无
本文将可拓学理论与地基土评价结合,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基土评价的可拓学模型。在青浦新城规划区内进行地质调查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后,掌握了
板带钢是钢铁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高品质板带钢的生产能力是各大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扭力大小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对板带材表面缺陷图像的识别与分
地震反褶积实际上是一个“盲”过程,因为通常地表爆炸激发的地震子波是未知的,大地滤波效应(反射系数序列)也是未知的。自1978年Wiggins提出第一种盲反褶积方法开始,学者们相
老河口油田位于富生烃埕北凹陷的南部斜坡带,古近系发育各种类型油藏,勘探正处于起步阶段,仅探明储量338万吨,为了明确老河口油田古近系的勘探潜力,开展了沉积、成藏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