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经济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战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大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世界各国经济趋向更加开放。与此同时,世界各国按“地缘经济关系”逐步与周边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区域性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我国作为世界瞩目的第二经济大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伴随着经济崛起,我国与主要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日趋紧密,显著拓展了地缘经济空间,也因此而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文着力于正确把握中国在全球的地缘经济格局,探究中国地缘经济在空间上的特点和规律,继而探讨中国地缘经济格局类型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为制定中国地缘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框架,从整体上对文章做了概括性论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地缘经济研究的现状,对地缘经济的概念和相关支撑理论做出阐释。其次,分析了现代中国地缘经济格局随着时间呈现出贸易额迅速扩大、对外联系程度日益加深;由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地缘经济格局联系稳定的三大演变特点。进而从全球、亚洲和周边三个层次对当前中国地缘经济格局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究。在全球层次上,中国经济“大”而不“强”,货物贸易呈现点轴格局、投资呈现出极核式发散格局。在亚洲层次上,中国整体呈现以太平洋沿岸为轴线的点轴格局,并具体以“块”入手分别分析了东亚日韩双核心的地缘格局、东南亚多极点均衡的地缘格局、南亚印度一家独大的地缘格局、中亚联系相对松散的地缘格局。在周边层次上,中国是大中华经济圈的腹地和联系纽带,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内地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海外投资目的地。再次,对中国地缘经济时空格局演变机制分析。第一是地缘经济因素,通过计算中国与各国的贸易互补性和全球价值链模拟理论上的中国地缘经济格局与实际十分相似,得出中国与各国的地缘经济关系是地缘经济格局形成的内在动力。第二是地缘位置因素,地缘位置整体上对地缘格局呈圈层状影响,具体的则通过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对地缘格局产生影响。第三是地缘政治因素,即中国与各国的政治关系是中国地缘经济格局形成的晴雨表。第四是地缘文化因素,即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是中国地缘经济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全文的研究分析,对中国地缘经济格局战略做出思考并探讨中国地缘经济格局发展态势。在地缘战略上,我国应立足大国战略,拓展全球地缘空间,整合亚洲经济空间并推进“大中华经济圈”早日实现。同时探讨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多边贸易战略以及实现中国地缘经济格局战略的政策建议。在未来,中国将赢得更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成为世界事务和周边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中国地缘经济格局演变过程和当下全球各尺度中国地缘经济格局梳理,全方位多角度把握“空间”或“地缘”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地缘”的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进而总结中国地缘经济格局类型,探索地缘经济格局形成的机制,为中国地缘经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大多数的视频表示方法都是有监督的,需要大量带有标签的训练视频集,但标注大量视频数据会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
萨满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它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形态,一种充满神秘灵韵的民间信仰。萨满文化也是透视、了解北方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媒介。萨满文化凝聚着先民对自然及
重在基层、面向大众,是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努力方向,大众传播以其服务面向宽广、媒介方式灵活、内容呈现多样的特点,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天主教士陆续进驻康区。然而,康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传教士来说无疑是个挑战。本文从自然、人文地理双重视野出发,对天主教在康区的早期传播进行探讨,进而
微弧堆焊表面修复技术为现代金属表面特种加工的方法之一。在最近的几十年来,微弧堆焊表面修复技术已成为研究者主要研究目标及研究热点。尤其在最近几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
人类世界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活动的进行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教师对教育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研究教师就要了解教师究竟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担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和阐明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积累的主要经验。从执政理论高度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经验是全会提出的重要课题,如何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经验应当引
<正>简介:张大宁(1944-),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肾病学授衔专家,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
原文本的语篇结构性是由衔接和连贯体现的,而翻译则是互文语境下的连贯重构。这种重构不应仅仅停留于衔接手段的再现。本文拟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语篇连贯,并指出翻译
本文回顾农村信用社改革历程及大通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大通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必然性及可行性,提出改制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对促进大通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