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根据代谢控制发酵理论,研究了L-异亮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建立了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定量测定的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以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为参比,用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纸层析—色斑洗脱比色法高,且方法较简便。 (2)确定了亲株ISW330和AS1.495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及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最终筛选出一株带有目的遗传标记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SW0370(Leu~-+Met~-+AEC~r+á-AB~r)。该菌株在未优化条件下可产L-异亮氨酸14.27g/L。经验证,菌株SW0370的遗传性能稳定。 (3)初步研究了菌株SW0370发酵过程中关键酶苏氨酸脱氨酶的提取、测定方法与调节性质。在得到的酶活测定与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不同L-异亮氨酸浓度和不同氨基酸对酶活力的影响。 (4)研究了菌株SW0370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获得该菌株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比,并对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条件下,菌株SW0370摇瓶补料分批发酵96h,可产L-异亮氨酸21.96g/L。 本论文在L-异亮氨酸代谢控制发酵研究领域的创新之处在于,成功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出一株带有双缺标记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SW0370,并研究了菌株SW0370发酵过程中关键酶苏氨酸脱氨酶的酶活测定与纯化方法和反馈调节性质。对以后继续进行L-异亮氨酸的育种工作有指导性意义。菌株SW0370,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在摇瓶上发酵96h可产L-异亮氨酸21.96g/L,具备了在发酵罐上生产的潜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