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法烟气脱水及余热回收系统的热/质传递性能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严格的超低排放要求下,湿法脱硫技术在燃煤电站得到快速推广应用,然而烟气经湿法脱硫塔洗涤净化后达到湿饱和状态,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低温余热损失。膜分离法兼顾烟气脱水和余热回收,相对于低温冷凝法和溶液吸收法,具有更强的传热能力,且回收冷凝水水质较高。本文以多孔陶瓷膜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探究、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及应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冷却介质条件下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系统的热/质传递特性,以期揭示多孔陶瓷膜回收烟气水分及余热的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搭建了纳米陶瓷膜烟气脱水及余热回收实验平台,以循环水作为膜组件的冷却介质,分析了烟气温度及流量、循环水温度及流量等参数对陶瓷膜回收性能的影响规律;表征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性能的评价指标有水回收速率/效率和热回收功率/效率;并结合陶瓷膜对烟气冷凝水的渗透特性,定义了实际水回收效率及理论水回收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烟气温度或降低循环水温度均有助于提高烟气水/热回收性能指标,而增大烟气体积流量并不能持续提高烟气水/热回收效率;陶瓷膜渗透效率受烟气温度影响较大,实际水回收效率与理论水回收效率相差5.93%~24.98%;同时,在实验中发现循环水流量过高会导致烟气中非凝性气体进入循环水侧;10 nm陶瓷膜对应的水回收速率/效率均优于0.4 nm陶瓷膜,水回收速率高达6.45 L/(h·m2),热回收功率高达129.45 W。考虑到低温湿饱和烟气余热品质较低,提出以吹扫气作为膜组件的冷却介质,并将吸收低温烟气余热的吹扫气作为锅炉二次风送入炉膛以实现烟气余热再利用。搭建了正/负压吹扫气陶瓷膜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实验平台,分别以正/负压吹扫气开展实验研究,验证了正/负压吹扫气作为膜组件冷却介质的可行性,探究了影响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性能的主导因素,分析了膜组件正/负压吹扫气出口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正/负压吹扫气作为膜组件的冷却介质,同样可以实现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提高烟气温度,水回收速率及热回收功率均增加;增大吹扫气流量,在负压条件下水/热回收性能指标均先下降后升高,而在正压条件下水/热回收性能指标均持续增加;膜组件正/负压吹扫气出口温度及含湿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热/质传递现象显著,负压吹扫气出口含湿量处于过饱和状态,而正压吹扫气出口相对湿度略低于100%。采用统计学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针对循环水和正/负压吹扫气陶瓷膜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实验,考察了水蒸气压力差、跨膜压差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水回收速率的线性相关系数;同时开展了多孔陶瓷膜与316L不锈钢的传热对比实验,探究了多孔陶瓷膜在烟气余热回收中的强化作用。统计分析表明,水蒸气压力差受烟气温度影响较大,且与水回收速率的线性相关性显著;雷诺数主要受流体体积流量影响,并且与水回收速率也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跨膜压差大小与冷却介质种类和流量有关,但其与水回收速率不具有线性相关性。对比实验表明,多孔陶瓷膜的复合传热系数高于316L不锈钢管,尤其以吹扫气作为冷却介质时,多孔陶瓷膜对烟气余热回收的强化系数最高达到8;湿饱和烟气余热回收以潜热回收为主,占比高达90%以上;同时多孔陶瓷膜可以显著提高烟气冷凝水水质。借鉴除湿溶液具有强烈的吸湿特性,提出以多通道陶瓷膜为吸收器构建膜法半开式吸收式热泵烟气水分及余热系统,采用高温发生器、回热发生器及汽液分离器实现溴化锂溶液的再生;结合某330 MW燃煤机组,模拟分析了循环工质参数、回热蒸汽流量以及吸收器内热交换量对膜法半开式吸收式热泵烟气水分及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溴化锂溶液流量与溶液出口温度、烟气脱水量呈正相关变化;增大吸收器内凝结水吸热量会提高烟气脱水量,但会降低溴化锂溶液出口温度;回热蒸汽流量由高温发生器和分流器控制,用于实现回热发生器内溴化锂溶液的再生,增加回热蒸汽流量可以减少所需驱动热源热量,并提高系统热回收性能及热泵COP,但存在限值。开展了 330 MW燃煤电站锅炉尾部烟气水分回收系统应用试验研究,将总膜面积为1 867.2m2的陶瓷膜组件分级安装在湿电除尘器与烟囱之间的水平烟道内,构建了全烟气量下燃煤电站锅炉烟气水分回收系统。试验研究表明,陶瓷膜组件的整体渗透效率介于84.8%~86.7%,部分冷凝水无法及时被陶瓷膜组件吸收;烟气水分回收系统连续稳定运行168 h,有效回收烟气冷凝水35.68~38.97 t/h;试验研究为陶瓷膜法烟气水分回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古陶瓷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和科学艺术品。中国是陶瓷的发明国,各综合性博物馆、大遗址都有丰富的收藏,存藏于民间的、尚未发掘整理的古陶瓷器物和残片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古陶瓷等文化遗产的检测和研究,探索出一套多方面、多角度的无损评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以光、电、声学为基础,对古陶瓷的基本性质进行无损、快速、便捷地检测分析是目前古陶瓷保护与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本文以耀州青瓷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无损检测理论
近年来,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其产生的电磁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CPC)由于轻质、易成型加工等优势被广泛用作电磁屏蔽材料以防治电磁污染。提高导电填料的含量可获得高电磁屏蔽效能,但会严重降低CPC的力学性能,其高反射的特点也产生了二次电磁波污染,这些不足限制了 CPC在柔性可穿戴设备和人体电磁防护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制备了磺化低缺陷还原氧化石墨烯(S-rLGO)
目的:研究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与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嗜酸性炎症指标、气道血管重塑之间的关系;探讨ADAM33基因沉默对气道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凋亡、迁移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探索沉默VSMCs的ADAM33基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乡土草种之一,抗逆性强、品质佳使老芒麦成为高寒草地生态修复的主推品种和绿色有机产品输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青藏高原丰富的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是优异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主栽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资源储备库。然而,随着老芒麦生长年限增加,穗部性状退化直接造成种子产量降低,成为老芒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筛选穗部表型性状优良的老芒麦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YH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及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并从TLR4/MyD88/NF-KB通路探讨其改善炎症反应的效应机制。研究方法:临床试验,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在常规西药干预的基
目的:探讨SOX2经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该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在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癌单细胞数据(GSE160269),观察SOX2在食管鳞癌单细胞数据中m RNA的表达情况;在TCGA数据库食管鳞癌数据中探寻SOX2表达高/低水平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差异变化。(2)在组织水平上,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O
2019年是我国接入互联网第25个年头。25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台式计算机为主要途径的互联网初级发展阶段,及至移动互联网主导的人人互联阶段。如今已进入以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万物互联阶段。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3%。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像传统互联网时代那样,起步之时已经远远落后。就目前而言,我国移动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高质量模具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对模具主要原材料的模具钢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13钢因其在硬度、强度、热稳定性能等方面表现良好,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热作模具钢。H13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热疲劳失效。在其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以及由枝晶偏析所产生的粗大一次碳化物是导致其服役过程中热疲劳失效的重要因素。枝晶偏析与一次碳化物的控制与改善对于生产高品质H13钢而言至关重要。本研究从精炼
目的:糖尿病溃疡(diabetic ulcers,DU)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是DU造成的病死率及截肢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DU的愈合机制中,细胞的增殖迁移,胶原的合成,血管新生和皮肤再生至关重要。中草药积雪草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中的单体成分积雪草苷(Asiaticoside,AC)在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中具有调控作用,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探讨AC对
背景及目的多变的地形和复杂的生态环境赋予高原地区其独特性,未经习服人员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往往易患高原病(Altitude sickness,AS)。低压性缺氧是导致AS的主要原因。高原病是一种影响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并且其发病率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同时也受到上升速度、个人身体素质、以及既往病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