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住入院的胆囊结石疾病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术前各类并发症、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为该病进入临床单病种后进一步控制住院费用和减少住院时间提供科学依据;同期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藏、汉族胆囊结石病患者及我院体检中心藏、汉族无胆囊结石正常人的静脉血,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藏族、汉族人群之间胆囊结石疾病与ABCG5/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系,探索胆囊结石疾病同遗传基因方面在民族间的差异。方法:第一部分通过青海省人民医院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住入院胆囊结石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住院患者临床病历资料Excel数据库;第二部分为采集2018年~2019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藏、汉族胆囊结石患者静脉血,并且同期采集体检中心藏、汉族无胆囊结石正常人群的静脉血,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或Taqman MGB探针方法检测ABCG5(Q604E)和ABCG8(T400K、Y54C、D19H)4个常见位点的单核酸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在民族间分布差异。所有合格的数据库及实验记录数据最后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对胆囊结石疾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如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手术等)运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作单因素分析,探讨胆囊结石疾病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本资料青海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共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903例,通过筛选后符合本次课题研究要求的病历资料有1644例,患者地域分布主要以西宁市、海东市为主,分别占41.79%(687/1644)、27.92%(459/1644),其次为海南州、海北州,分别占7.18%(118/1644)、6.45%(106/1644)。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年龄段,占47.12%,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3岁,最大年龄为90岁,平均年龄为52.71±14.83岁。民族主要以汉族、回族及藏族为主,分别占53.53%(880/1644)、22.14%(364/1644)、17.15%(282/164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5.95%(591/1644)。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41.00%(674/1644)、59.00%(970/1644),女性患病人数大于男性。手术患者占71.96%(1183/1644),未手术患者占28.04%(461/1644)。同期采集了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确诊胆囊结石病藏、汉族患者的静脉血,作为胆石病组有77份;健康体检中心经明确诊断无胆囊结石疾病藏汉族正常人群的静脉血共84份,作为对照组。2.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1644例胆囊结石疾病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元12943.25元;住院费用在男女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2,P=0.049);在61-70岁年龄段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13475.10元,不同年龄段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5,P=0.00<0.05);不同民族间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0.370);不同职业间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5,P=0.029<0.05);不同住院天数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447,P<0.001);2017年和2018年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元13598.88元和12312.10元,这两年间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93,P=0.00<0.05);未手术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664.41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住院费用分别为16779.52元、13417.86元,不同手术方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96,P<0.001);但合并有术前合并症时对住院费用产生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79,P<0.001)。3.费用构成本研究中胆囊结石疾病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中有药品费用、手术费用、检查费用、医用耗材费和其他费用,两年时间里住院费用均数中检查费用最高为3953.45元,占29.66%,其次药品费均数为2676.45元,占20.08%,耗材费均数为2251.08元,占16.89%。4.胆囊结石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ABCG8基因的两个SNP(T400K)和SNP(Y54C)多态性总体上在胆石组和对照组间比较,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发现基因型TK(48.1%VS20.2%,P<0.05)和等位基因K(25.3%VS12.5%,χ2=8.716,P=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YC(44.2%VS26.2%,P<0.05)和等位基因Y(27.3%VS17.9%,χ2=4.103,P=0.043)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5.ABCG8基因的T400K和Y54C多态性进一步从性别及民族比较,男性汉族胆石组中基因型TK(75.0%VS14.3%,χ2=11.059,P=0.001)和等位基因K(37.5%VS7.1%,χ2=7.693,P=0.006)明显高于汉族男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发现男性汉族胆石组中基因型YC(56.3%VS21.4%,P=0.046)和等位基因Y(46.9%VS17.9%,χ2=5.658,P=0.017)明显高于汉族男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中,该组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6.ABCG8基因的T400K和Y54C多态性在总体上从民族间分布比较,汉族中胆石组基因型TK(60.0%VS16.7%,χ2=10.370,P=0.001)和等位基因K(30.0%VS8.3%,χ2=7.718,P=0.005)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7.ABCG5基因SNP(Q604E)和ABCG8基因SNP(D19H)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论从总体上胆石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或民族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青海地区胆囊结石疾病的地域分布主要以西宁市、海东市为主,年龄中最小者13岁,最大者为90岁,平均年龄为52.71±14.83岁,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占59.00%,民族以汉族为主占53.53%,藏族居第三位为17.15%,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为主占35.95%。2.青海地区胆囊结石疾病患者住院费用中检查费用所占比例最高,药品费用和医疗耗材费用也是其主要构成成分。3.青海地区ABCG8 T400K和Y54C可能是汉族男性胆囊结石病的两个遗传标记位点,携带这两个等位基因位点的汉族男性人群可能具有较高风险发生胆囊结石病。4.青海地区藏、汉族胆囊结石病患者ABCG5基因Q604E和ABCG8基因T400K、Y54C、D19H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民族间分布无差异,但仍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及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5.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ABCG5和ABCG8基因的四个常见位点Q604E、T400K、Y54C、D19H在胆石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没有差异。ABCG8基因D19H的变异位点可能在青海地区藏族及汉族人群中均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