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指导,利用CICARE沟通模式完成异位妊娠患者的入、出院宣教、治疗方案介绍、术前准备、术后宣教以及各基础护理、辅助检查等场景下的护患沟通。探讨此种干预模式相比于“应景式”护患沟通对异位妊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态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基于文献回顾、课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不同场景下的异位妊娠患者CICARE沟通模式模板,而后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完善、修改,构建形成最终的异位妊娠患者CICARE沟通模式模板。研究第二部分运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妇科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4名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人。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收相同的诊治方案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应景式”护患沟通,干预组患者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指导,采用研究第一部分构建形成的CICARE沟通模板进行护患沟通。于患者入院当日干预前,收集和评估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状态焦虑水平。出院当日完成全部干预措施后,再次评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状态焦虑水平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第一部分基于文献回顾和课题小组讨论初步拟定了12个沟通场景及每个沟通场景下共49条沟通内容。来自广东省、湖南省、四川省的共9所三级综合医院和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的20名专家参与了本研究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形成了异位妊娠患者CICARE沟通模式模板,其包含了17个沟通场景及每个沟通场景下共68条沟通内容。两轮专家咨询后,经Kendall W检验,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93.13,P<0.05)和0.30(?~2=353.30,P<0.05)。(2)研究第二部分共104名受试对象参与,试验中失访患者5人。两组患者干预前在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疾病不确定感得分、状态焦虑得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结果显示,干预组在疾病不确定感总分(t=8.57,P<0.05)、复杂性维度(t=4.17,P<0.05)、不明确性维度(t=7.55,P<0.0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在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对照组:t=24.21,P<0.05;干预组:t=38.92,P<0.05)、复杂性(对照组:t=19.82,P<0.05;干预组:t=26.50,P<0.05)和不明确性(对照组:t=23.69,P<0.05;干预组:t=37.70,P<0.05)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状态焦虑水平。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状态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P<0.05)。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状态焦虑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状态焦虑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13.83,P<0.05;干预组:t=18.67,P<0.05)。(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e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差异。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满意度总分(t=-6.37,P<0.05)、护理服务(t=-2.82,P<0.05)和护患沟通(t=-8.11,P<0.05)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制度(t=-1.60,P>0.05)和护理环境(z=-0.28,P>0.05)维度,两组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经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形成的异位妊娠患者CICARE沟通模式模板,专家协调性好,认可度高,可为妇科护理工作者完成异位妊娠患者入、出院宣教、治疗方案介绍、术前准备、术后宣教以及基础护理、辅助检查等场景下的护患沟通提供参考依据。(2)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指导,CICARE沟通模式模板能降低异位妊娠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状态焦虑水平;能提高异位妊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能提高护患沟通效能和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