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之一,同时其在话语交际中的使用率也很高,贯穿于人们的交际中。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为理论指导,收集中亚留学生“有”字句语料,并统计语料中的偏误情况,结合语料中中亚留学生所使用“有”字句的偏误情况,以詹开第对“有”字句的分类为基础,并参考《汉语水平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中“有”字句的语言点,以及参考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将“有”字句归为九类,同时全文以《博雅汉语》、《汉语教程》两套教材中所含“有”字句结构为本研究的辅助材料,根据“有”字句分类进行了相关问卷设计,分国别、分等级对“有”字句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总结了偏误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通过对全文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不同国籍来看: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排序情况:(偏误率由高→低) S2>S1>S3、S4>S8>S5>S7>S6>S9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排序情况:(偏误率由高→低) S2>S1>S4>S3、S7>S5>S8>S6>S9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排序情况:(偏误率由高→低) S2>S1>S4>S3>S8>S7>S5>S9>S6  通过三个国家留学生习得“有”字句各结构偏误率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国家留学S2、S1的偏误率均较高,但是,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的偏误情况与吉、哈两国学生偏误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其次,从不同等级来看:  4级中亚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排序情况:(偏误率由高→低) S2>S1>S4>S3>S8>S5>S7>S6>S9  5级中亚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排序情况:(偏误率由高→低) S2>S1>S3>S4>S8>S5>S6>S7>S9  通过对4级、5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有”字句偏误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4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的偏误率相对较高。这也符合其相应等级应有的汉语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起到一定的借鉴之用。
其他文献
罗兰·巴特,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思想家,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深远影响。特别是其后期思想,更是高深难测、影响巨大。本文特别选择巴特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进行梳
汪曾祺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家之一,他人文思想的源头贯穿古今,具有思想史的重要意义;他对于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近于沉醉的迷恋与哀伤的惆怅,具有文化史与心灵史的双重意
二十二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的一个普通团场,该团的语言生活既具有兵团语言情况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二十二团在其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从兵团第二代人开始形成
清代出关诗人为历代之最,并且他们的诗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都为前人所不及。可以说,清代是西域诗的集大成时代。乾隆中叶,清朝完成了对天山南北的统一,结束了新疆长达
谣谚,作为砥砺和讽喻的手段,作为虽具有暗示性却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的民间文学形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宋代,半是大众化半有学究气的谣谚流传广泛,而迄今为
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地位一直不高,但其作品却有较大的读者群,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深受读者的喜爱。原因何在呢?本文试图从路遥小说的精神特征这个角度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