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空前的加强。尤其是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空前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的意义入手,在充分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所受到的挑战的基础之上,阐释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的途经。具体的阐述如下:   首先,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的法宝,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常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西方国家通过政治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对高校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分化”、“西化”中国。面对“意识形态终结论”和“非意识形态化”的影响和高校的教育和学术交流带来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显著弱化。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思想的多元化,加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下降,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弱化。在高校里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不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积极性不大,教学方法不科学等等,使得教学的成果也不大。在高校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也加重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弱化。   最后,面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重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的领导,充分调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稳固。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意义危机和秩序危机。各种主义、新思潮因之蜂起并展开论争,试图填补经学独断论式微后的价值空位,化解基于意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人类既要“外向”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又要“内向”地审视自我的本性,这种本性就是人的价值。人类一切探索的出发点、立足点和
近些年来,“苏丹红”鸭蛋、瘦肉精中毒等多起有关畜产品安全事故频繁出现。2008年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对奶制品行业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空前劫难,“三聚氰胺”一时间使人民唯恐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