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各种风险威胁,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管理风险威胁,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有效的应对管理内外部各种风险,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实施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合规型内部审计模式发展为以风险管理控制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而知识经济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及分析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企业较全面的识别风险极易实现,同时软件信息的不断更新发展,审计软件功能也不断创新,逐渐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国际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协会(IIA)颁布“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框架给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新的定义,标志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正式推广。”发达国家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响应。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将其泊来的本土化,适应中国市场环境,为中国企业应用,是国内内部审计界所需要关心重视的问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当于企业的“医生”,对其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识别,提供有效防治措施,其首先要了解企业的整体目标,结合企业目标识别评估影响企业的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的重要性程度来确立企业所需关注的审计项目,在审计计划阶段有针对的性的优先对高风险领域安排审计资源,在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对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评价,判断采用控制措施后能否达到企业的可接受水平。进而确认剩余风险,针对剩余风险的重要风险因素提供整改意见,改善企业面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本文首先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接着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的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产生原因及应用模式的相关文献,然后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表述,最后以JH集团为案例,主要介绍JH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基本情况及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JH集团在共性问题自查、审计计划的不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希望能够完善JH集团审计工作。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