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种子居于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良种的培育与推广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安徽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也是全国6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种业发展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用显著。而企业作为市场创新主体,在推动种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分析安徽省种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探索提高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价值的种业企业,促进种业发展以及提高安徽省种子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种子产业和种业企业的研究较多,学者们的研究也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学者们对世界种业及我国种业发展概括作出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理论研究涉及种业发展阶段、种业发展模式和种业发展趋势。总体来看,种业发达国家竞争优势明显,而我国及安徽省种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较多,为此,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涉及企业竞争力及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较为充实,但针对种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很少。因此本文将对种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相关研究,并在总体上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主要包括典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在阅读文献资料和搜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全面分析安徽省种业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种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对省内外龙头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因子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种业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科技研发、市场运营和业务管理共同构成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表现为产业政策和市场法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F1)和第三主成分(F3)共同构成业务管理因素,第二主成分(F2)代表市场运营因素,而第四主成分(F4)则代表发展潜能因素。以丰乐企业、荃银企业为代表的安徽省种业企业具备一定的行业竞争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企业业务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因子分析无法将外部因素量化,并且缺乏企业科技研发方面的详细数据,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未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模型分析中。最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行业法律监督机制;实施企业信贷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业务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企业,以期促进安徽省种业企业发展,进而带动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