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分析技术与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分析技术对轨道交通网络的科学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轨道交通单条线路(环线、直径线、半径线、主-支线)的基本特征,对客流、运营等方面的影响及城市空间形态的适用条件。从轨道交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在考虑工程建设成本、线路列车配车数、运营成本及客流收益等对线路长度影响的因素,提出单条线路最优长度模型。其次,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北京、上海、广州不同发展阶段网络P空间下的拓扑结构模型,拟合分析网络发展过程中复杂网络特征值随线路增长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不同时期网络实际客流运营数据,拟合分析不同城市网络换乘系数随线路条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拟合分析网络结构的换乘效率与实际运营网络换乘系数的关系,总结出不同网络结构对网络运营换乘系数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分析城市轨道网络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性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动规律,在此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评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结构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协调性。静态协调性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就业、人口分布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提出轨道交通网络站点与城市公共中心的协调一致度、轨道交通网络网络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在方位上的一致度、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与区位特征的一致性指数三个量化评价指标及构造方法;动态协调性主要是对轨道交通网络的生成过程与城市空间演化过程的协调性及不同发展时期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规模与城市空间规模的协调性分析,在总结国内轨道交通发展比较完善的城市发展历程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结构发展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及经济的发展数据判断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发展的超前或滞后。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客运结构及比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统计,1999年全国客运量较1952年增长了57倍,1952年铁路在全国总客运量中占比重为66.69﹪,而199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是铁路运输部门的工作计划。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列车基本运行图的计算机编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列车实绩运
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抑制冰雪功能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室内的除冰雪试验,对除冰
本文分六章重点研究华南保税物流中心在新型海关监管要求下的物流运作方案。 第一章从分析国外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入手,从中总结出国外物流的特点,为中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