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调查西藏中小学生民族心理距离与国家认同的基本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口学变量、家庭背景及民族结构等因素对西藏中小学生民族心理距离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并对在不同办学环境中就读的西藏中小学生的民族心理距离与国家认同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参考了陈晶编制的11至20岁青少年国家认同量表和美国社会学家博加德斯对族群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行测量的社会心理距离量表,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形成了包含52道题目的量表。对西藏自治区内和内地西藏校共九所学校的五年级、初二和高二共三个年级共计1035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1名西藏中小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如下结果:1.西藏中小学生的民族心理距离较近,国家认同度强,但西藏中小学生民族心理距离与国家认同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2.民族身份、年级、学生干部身份、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社区、学校、班级、教师、关系密切朋友民族结构及藏族或汉族朋友的数量对西藏中小学生的民族心理距离有显著影响。3.父母文化程度、社区民族结构、班级民族结构、关系密切朋友民族结构和藏族或者汉族朋友的数量对西藏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有显著影响。4.区内就读与内地就读的西藏中小学生在民族心理距离上有显著差异,且内地就读西藏中小学生得分大于区内就读的西藏中小学生。区内和内地就读西藏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及积极情感评价、消极情感、自我归类和自我概念重要性等四个子维度有显著差异,且内地就读西藏中小学生大于区内就读的西藏中小学生。说明在内地办学有利于缩小西藏中小学生的民族心理距离,增强其国家认同。5.内地就读的西藏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民族心理距离无显著差异,高中生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得分大于初中生的得分。内地就读的西藏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国家认同量表总分无显著差异,但在积极情感评价和自我归类维度上差异显著,初中生得分大于高中生得分。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发现当前西藏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积极推行民汉混校和混合编班,加强青少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第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重视教师民族结构问题;第四,重视家庭在拉近学生民族心理距离和增强国家认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