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2年“三西”工作会议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行了 30多年,期间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小康社会到来之际,我国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况且这些贫困人口都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2020年前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十分巨大。宁夏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各方面条件较全国水平本身就有差距,加上宁夏所剩的58万贫困人口,80%都分布在基础条件薄弱的中南部地区,可见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为此,只有举全区之力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确保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宁夏贫困人口如何如期实现脱贫为主线,在回顾了宁夏30多年扶贫开发工作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出宁夏贫困人口的贫困现状以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存在的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出现识别程度不高;在精准帮扶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贫困人口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在精准管理的操作实践中缺乏贫困信息共享,信息化程度较低以及脱贫与返贫“进出”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最后从创新精准识别方法、加大精准帮扶举措力度、完善精准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具体提出了由政府购买服务、科学识别方法、营造精准扶贫氛围、提升专业化程度、强化贫困户主体力量、倡导全社会参与式扶贫、摆脱思想贫困、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帮扶完善机制、“扶贫云”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以及脱贫与返贫的考核机制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