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TD的配电网架空地线对感应雷过电压影响规律和位置优化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电网绝缘水平较低,易受到雷电侵袭而出现配电网跳闸、导线断线、绝缘设备损坏等故障。感应雷过电压是配电网出现雷击故障的主要因素,对感应雷过电压进行防护已经成为配电线路防雷保护的重点。安装架空地线能够有效的抑制感应雷过电压,提升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研究架空地线对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规律以及位置优化,对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升客户用电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针对架空地线对配电网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和地线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搭建架空地线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模型,开展了了架空地线对感应雷过电压影响规律相关研究,提出了架空地线位置优化建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传输线理论和电磁场传播理论,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建立雷电电磁场计算模型,模型经过实测雷电电磁场验证,能够准确模拟雷电回击通道内雷电流波形和电磁场在自由空间上的传播过程,并可以实现地面复杂参数下的雷电电磁场计算。通过改变不同的模型参数,对自由空间上雷电电磁场进行了计算,总结分析了雷电电磁场的影响规律。(2)基于Agrawal场线耦合机理,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实现对单、多导体感应雷过电压计算建模,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能够动态计算单、多导体上的感应雷过电压。基于上述模型对导线上感应雷过电压影响因素开展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大地电导率、雷电回击速度、雷电流幅值和导线空间位置等因素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规律。(3)基于Agrawal多导体场线耦合方法建立了架空地线模型,并基于配电线路实际工况参数建立基于架设架空地线的单回、多回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模型,实现了不同安装方案下架空地线的耦合效果计算,能够获取应用架空地线后各相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波形特性及峰值抑制效果,对比分析提出了配电网架空地线位置优化建议。上述研究工作可以为配网应用架空地线防雷提供理论依据和最优位置方案,指导配网架空地线工程改造,对建立配电网感应雷防护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五轴数控机床由于能实现各轴之间的联动,且精度较高,被用于加工各种复杂曲面和精密部件,在航天、船舶、军事装备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随着制造水平的提升,对机床加工精度的要求也更高,机床正朝着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而误差补偿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有效方法。几何误差对机床加工精度影响较大,且测量耗时耗力,因此本文分析几何误差建模过程,提出快速测量与辨识几何误差的方法,分析加工过程中几何误差的敏感度,研究误差补偿方
目前高强钢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而受弯构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根据当前高强钢的研究进展,结合各国规范,通过受弯整体稳定性试验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并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的整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展开对比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Q690高强钢焊接H形截面梁进行了4个试件的受弯试验,通过对破坏模式以及相应性能指标
学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物联网环境下,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受限的设备,这些受限设备的计算能力较弱,存储能力有限。为了保护这些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安全,需要通过密码技术对它们进行保护,但是传统的密码算法消耗较大,不适合物联网环境中的资源受限的设备。同时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量子计算拥有超强的并行能力,可以快速的破解传统密码算法所依赖
近年来,移动边缘计算(MEC)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实现物联网愿景的关键技术之一。将计算、存储能力从云中心下沉到网络边缘,有助于摆脱传输时延、网络带宽的桎梏。然而由于用户的移动性以及边缘节点资源有限,导致一些边缘节点不能给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MEC的服务迁移策略,将部分服务从原始节点迁移到其他满足要求的节点,以提高服务质量。本文考虑了两种模式下的服务迁移策略:集中模式和分布模式。
建筑生产是经济建设重要的一环,生产安全则是建筑生产的命脉。作为工人生命最后的保障,安全帽在施工安全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要想保障生产安全,除了让工人自愿遵守安全条例、自觉佩戴安全帽以外,还要建立高效准确的监控机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图像识别和目标分类方法为自动化监管监控提供了方法。本文着眼于智慧工地的监控视频分析,从安全帽监控为例,从特征提取、回归定位、语义分析和算法应用四个
一直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来愈紧密,人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迈入新世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机遇与挑战共存,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两制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在今天,回顾两制关系发展的历程,总结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制关系的探索与发展,分析两制关系在当代呈现的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