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来源 :济宁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fnxk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META分析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当前一线抗心衰药物ACEI/ARB在老年心衰患者群体中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心衰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各指标的改变情况,从而为临床老年心衰这一人群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CBM等数据库在2020年12月10日前发表的关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5岁)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随机对照文献,统计各项研究中关于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终点事件指标,STATA 16.0软件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RCT研究,共计7840例患者,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3740例。疗效性指标分析显示中、高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提高LVEF[WMD=5.51,95%CI(4.11,6.92),P<0.01]、降低BNP[WMD=-98.87,95%CI(-146.94,-50.79),P<0.001]、c Tn T[WMD=-0.73,95%CI(-1.32,-0.14),P=0.015]、6MWT[WMD=48.17,95%CI(30.08,66.26),P<0.001]和降低心衰再住院率[RR=0.60,95%CI(0.42,0.87),P=0.006];但均无改善LVEDV[WMD=7.50,95%CI(-17.33,2.33),P=0.135]、降低老年患者心衰死亡[RR=0.95,95%CI(0.79,1.14),P=0.594]、全因死亡风险[RR=0.96,95%CI(0.84,1.11),P=0.594]作用。低剂量并无改善LVEDD[WMD=-2.62,95%CI(-5.52,0.27),P=0.076]、降低NT-Pro BNP水平[WMD=-1322.85,95%CI(-2969.76,324.05),P=0.115]的作用。安全性指标分析显示,即便最高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总不良反应[RR=0.87,95%CI(0.76,1.00),P=0.048]、高血钾[RR=0.90,95%CI(0.79,1.03),P=0.126]、血管性水肿[RR=2.12,95%CI(0.85,5.31),P=0.109]、咳嗽[RR=0.33,95%CI(0.11,1.01),P=0.051]、头痛头晕[RR=0.55,95%CI(0.20,1.46),P=0.228]、心动过缓[RR=0.71,95%CI(0.23,2.21),P=0.560]、恶心呕吐[RR=1.25,95%CI(0.34,4.56),P=0.735]、肝损害[RR=0.81,95%CI(0.66,0.99),P=0.043]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显示出减轻肾脏损害作用[RR=0.56,95%CI(0.40,0.80),P=0.001];但低血压指标低、中剂量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高剂量时沙库巴曲缬沙坦更易发生低血压[RR=1.42,95%CI(1.24,1.63),P=0.995]。结论:(1).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心衰患者中展示出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推荐临床中给予最高剂量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心衰预后,但应警惕避免低血压的发生,以免掩盖了药物的有益作用;(2).对不能耐受最高剂量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也可给予中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存在同样的临床获益。(3).目前为止,本文是第一篇关于在老年心力衰竭人群中区分沙库巴曲缬沙坦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因此具有一定循证参考意义,可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治疗及不能耐受最高剂量的群体给予中剂量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对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患者与无疼痛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主观与客观睡眠的差异,及对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改善伴疼痛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和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使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PHQ-15(Patient He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和酒精依赖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两者存在显著的共病现象,但是两者共病的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双相情感障碍和酒精依赖症的全基因关联数据,识别与两种疾病共同关联的多效性易感位点,初步探讨多效性易感位点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两种疾病共病的遗传基础提供科学线索。方法:本研究中的全基因组关联数据均来源于公开数据库,双相情感障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来源于20,35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31,3
目的:了解青少年单双相抑郁患者情感气质特点类型,探索具有特殊情感气质的青少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自身述情功能、生活事件等因素的特点及相互影响,通过情感气质特点辅助临床早期识别单双相抑郁障碍疾病进而明确临床诊断,及时针对性干预,改善青少年人群生活质量。方法:样本均取自2020年2月-8月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入住的抑郁症青少年患者共110例,其中单相抑郁患者70例、双相抑郁患者40例,健康对
目的: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和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抑郁相的鉴别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仍没有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能鉴别单双相抑郁。本研究尝试分析单双相抑郁障碍间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ypothalamicpitui
目的:探讨TYROBP基因与认知障碍及铁死亡的关系,我们首先通过水迷宫实验验证TYROBP基因敲除小鼠是否具有认知障碍,然后再通过检测与铁死亡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m RNA的转录情况,分析TYROBP基因是否通过介导铁死亡来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生,以及TYROBP基因在该过程中是否有着保护作用。方法:我们对构建的2月龄杂合型TYROBP基因敲小鼠(TYROBP-/+)进行纯化、繁殖,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
目的:研究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对抑郁障碍(DD)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88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均使用改良电抽搐治疗。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MECT治疗参数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于MECT治疗前24小时、MECT治疗疗程结束后24小时采用HAMD-17减分率进行MECT治疗疗效评定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伴有糖脂代谢的异常,不仅影响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加重疾病负担,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预期寿命。本文主要探讨在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中碳酸锂联合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对血脂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医师选择糖脂代谢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取深圳市康宁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因双相情感障碍住院的患者;研究一共收取114例,男50例,女64例,分为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照料负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生存质量、照料负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照料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两组照料者在三个阶段(入组阶段、6个月、12个月)分别调查各量表内容,而仅对干预组(47例)照料者进行12个月的综合干预,研究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量表、WHOQOL-BREF、照料负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脂蛋白a在评估冠脉病变中的初步预测作用,评估GRACE评分、血尿酸、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疑诊为ACS且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并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术),冠脉病变>50%的患者188例,并选取冠脉病变<50%的患者(于我院急诊科同一时期行C
目的:了解在押人员的童年创伤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在押人员与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童年创伤、心理韧性、家庭环境及人格特征状况,分析在押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在押人员童年创伤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组在济南某看守所整群随机抽取10个男监室和10个女监室共500名在押人员。对照组在济南市随机选取500名普通人群。采用在押人员基本信息调查表、普通人群基本信息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