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波港口贸易研究(1844-1949)——以宁波港口腹地演变为考察中心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宁波港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并于184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埠通商。宁波港从此走向了一条跌右起伏、坎坷的近代之路。本文以1844至1949年的宁波港贸易状况为研究对象,近代宁波港口腹地演变为考察中心,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近代宁波港贸易发展的脉络进行考察,揭示出港口腹地的范围大小以及腹地经济的繁荣程度才是影响港口贸易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从而为当今宁波港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启示。各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
  该部分在阐述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之后对文章的基本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简略的介绍,接着着重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继承学界前辈某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近代宁波港贸易状况研究可深入的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近代宁波港贸易量分析。
  该部分以时间为主线,在勾勒出近代宁波港口贸易总量变化曲线的基础之上,对特定年份中的洋货进口、土货进口和土货出口三个构成部分的变化也做出了分析,并简要地指出了贸易量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上海港崛起对近代宁波港口腹地及其贸易的影响。
  该部分首先简要地论述了上海港之所以能够在近代迅速崛起并能发展成为今天国际大港的原因,接着着重分析了上海港崛起对宁波港陆向腹地、海向腹地所产生的影响,并指出上海港的壮大不仅造成了宁波港腹地的不断内缩,港口进出口贸易量的迅速下降,还迫使宁波港逐渐沦为了上海港的辅助港、支线港。
  第四部分:温州、杭州开埠对近代宁波港口腹地及其贸易的影响。
  本部分重点探讨,十九世纪中后期,浙江省内温州、杭州的开埠对宁波港口腹地范围及贸易状况的影响,并指出温州、杭州的开埠不仅导致了宁波港口腹地的萎缩及贸易额的下降,还改变了宁波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从而迫使宁波港逐渐由一个转口贸易港转变为一个以出口本土特产为主的地方性港口。
  第五部分:抗战初期宁波港口贸易的短暂兴盛。
  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上海、杭州的沦陷,宁波港口贸易及航运出现了久违的繁荣情况,接着从中指出战争等非常规因素所带来的腹地范围扩大及港口贸易繁荣仅仅是罢花一现。
  第六部分:沦陷后一颐不振的宁波港贸易。
  该部分别阐述了宁波港在其沦陷时期以及内战时期的贸易状况及航运状况,然后从中指出港口腹地经济是否繁荣同样是影响港口贸易状况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为中国企业在投资领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境外投资(OFDI)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着重关注OFDI后中国上市企业表现的改变。主要关注企业在资产,生产率,财务风险,就业,投资收益和税负方面的变化。由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本文将对他们OFDI后的企业表现分组分析,观察OFDI对于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  本文在OLS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引入
学位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内资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营运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迫切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海外金融服务支持。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紧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内资银行跨境并购的经济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梳理中国商业银行跨境
学位
《新闻法》的立法问题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关注到的老问题。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几十年过去了,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大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新闻法》虽然经过千呼万唤,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出台。  2011年春,中围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宣告形成,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又一座丰碑,标志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
学位
中国封建王朝的“内部治理”,即行政体制内的弹压、修补和调整,以及权力关系的制约和平衡,是维持中国传统常规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以光绪朝内部治理为研究对象。光绪一朝是晚清新旧政治转型的分界点。我们选择以光绪元年为起始,以光绪二十一年为终止,自内部视角对这一时期传统权力体系的运作加以分析。文章是在晚清新旧政治转型的问题意识之下,看中国传统权力体系运作和维持的方式和特点。  第一部分,在案
学位
本文试图探析大时代背景下新青年应修人的行为举止,以此探析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青年的思想变化情况,以还原当时一个真实的新青年形象。  本文除引言外,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早期应修人的思想变化。应修人认为农业是国之根本,可以救国,由此产生了放弃商业回归农业的想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和实践。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应修人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最终回到上海,放弃了从事农业的想法与实践。  第
学位
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是指在人民公社时期,由贫下中农推荐,经过一定时期培训的,具备初级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不脱产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自1968年首次见诸报端到1985年《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为止,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本文以赤脚医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部县赤脚医生的相关考察
学位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该文选择以西汉前期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贾谊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思想观念提出的背景与过程、政策设计的内容与完善状况,以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实施进行研究,着重探讨“重农抑商”在贾谊总体社会构想中的地位,探究西汉前期重农抑商思想的阶段特征与实质。  一、简单介绍贾谊“重农抑商”思想、政策的提出。以“重农抑商”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概念规范为切入点,其贾
学位
司徒雷登在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中,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个角色,他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毫无疑问的会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总结他的思想,需要对司徒雷登本身的经历和他个人的著作进行仔细的解读。  司徒雷登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生活长达几十年。他在成年后返回中国,最开始进行基督教传教工作,后来又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燕京大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这段时间中,司徒雷登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
学位
文章以唐宋变革时期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古代狎妓风气随着娼妓制度的确立亦随之开启,唐以前,狎妓之风在帝王、诸侯、豪门贵族较为兴盛;唐以后,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狎妓的主角,唐宋时代歌妓足迹几乎渗透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整个生活领域,狎昵歌妓亦成为文人社会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全文共分引言、隋唐社会转型与士大夫狎妓之风的开启、唐代官私妓的来源与文化养成、社会变革下的唐
学位
民国时期在浙东三门湾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开发活动即:1920年前后北洋政府特许华侨开辟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域和30年代前后上海总商会获准开辟三门湾商埠。历史上,地处浙东沿海的三门湾,一直不为人注目,直到1899年,意大利企图租借三门湾而开始为世人所关注。进入民国之后,以南洋华侨与浙江旅沪商人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先后发起两次开发活动。在第一次开发活动中,面对军阀混战、纷扰不已的现实,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地方自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