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其理念如何变迁”这个核心命题,对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变迁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路径问题及其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针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缘起、演进的历程,及其现状和发展导向展开了重点论述,尤其是结合我国近些年来行政权力运行实践中凸现的一些典型行政问责的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建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目标和视角出发,论证了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度建构的理想图景及其实现进路。 第一章,理论预设。提出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变迁的三个理论预设:问责即是控权;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是控权;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变迁是一个控权化的过程。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法治与人权。这三个假设分别建立在行政问责的制度原理、制度理念和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之上。 第二章,发生机制。从现实考察的角度,从事件推动、制度创新和认识提升三个方面来阐释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如何发生、发展起来。这是理念变迁的内在运动机制问题。 第三章,发展路径。从变迁的路径过程的角度,主要分析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即路径依赖、路径突破和路径选择问题。最后认为,要突破路径依赖的问题,以积极的渐进路线可能是最为适当的变迁路径。 第四章,目标共识。通过前文的三部分研究,总结性地提出并论证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变迁的目标共识,即控权理念;再进一步认为,更为本质的是“法治理念”与“人权理念”,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是文章的目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