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理静风区面积比的居住区布局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城市病不断地在城市中爆发,引起城市气候环境遭到破坏。在众多的气候变化之中,“雾霾”天气已是困扰着城市居民的核心难题,糟糕的城市环境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工作、生活。城市风环境是影响城市微气候的主要影响要素之一,同时其对改善雾霾天气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比起其他城市微气候影响要素,城市风环境的可操控性相对较强,适合用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及控制规范。所以城市风环境的研究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微气候的主要方向,雾霾天气及城市风环境的改善已迫在眉睫。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住宅的开发建设是城市化主要内容,占据了城市建成区、开发区、郊区等的大多数用地。所以,改善居住区的风环境便可为改善城市微气候做出较大的贡献。因此在居住区规划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量化评估居住区风环境,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最大程度发挥通风效应,加速空气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是居住区规划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之下形成的。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框架进行了说明,介绍了CFD技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风环境理论基础研究,总结了城市通风的生态意义,并且在对国内外的风环境评价体系梳理总结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本文的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本研究所采用风环境评价指标阈值。在此基础上,运用CFD模拟方法,选取了西安市八个不同类型居住小区,分别对每个小区的规划布局、风环境进行了三维计算机建模模拟与数据分析对比,并通过运用本文分析总结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居住小区的风环境的优劣进行评判。并且对设计要素量化分析,研究开发强度、建筑组合关系与居住区静风率及平均风速的关系,分析总结出对居住小区风环境产生影响的规划设计要素及其规律。本文以改善居住区空气质量为目的,试图通过跨学科,多专业交叉的方法,研究规划设计要素与居住区风环境的关系。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规划布局模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使居住区风环境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有效的模拟与控制,从而使研究理论服务于城市建设中。
其他文献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甘霖)记者从昨日上午召开的深圳市智慧城市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深圳正在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将瞄准2018年建
报纸
文章先从树立新型历史课程资源观,有效利用数字化历史课程资源;优化数字化历史课程教学资源的甄选与整合;数字化下以人为本的历史课程三方面论述了数字化历史课程资源的运用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历史观缺乏,国防教育受轻视;心理特点有变化,教育难度增加;多元思维云集,多重文化冲击三方面分析了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