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辐射介导的GM、ATM+-AT、AT细胞DNA损伤与修复;阐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介导的乳癌基因1(breast cancer gene 1,Brca1)磷酸化及其下游DNA修复相关蛋白(DNA damage repair protein 51,RAD51)在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损伤修复信号传导通路中作用机理;探讨60Coγ射线照射前、后,BRCA1、RAD51蛋白在GM、ATM+-AT、AT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1) 不同辐射剂量γ射线照射GM细胞、ATM+-AT细胞和AT细胞细胞;加入PI3K抑制剂wortmannin(WT)与对照组加入DMSO,应用碱性彗星试验(alkaline comet assay),也称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彗星率和彗星尾长。(2) 将60Coγ辐照后的AT细胞通过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其中ATM和BRCA1蛋白以及BRCA1和RAD5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3)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M、ATM+-AT、AT细胞在照射0和10Gy60Coγ射线后,BRCA1、RAD51蛋白在上述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1) 三种细胞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彗星尾长逐渐增加,各个剂量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细胞之间比较:三种细胞尾长按GM细胞、ATM+-AT细胞、AT细胞的顺序逐渐增加,各个细胞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加入WT后细胞修复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加入DMSO的尾长比较有差异(P<0.05),且各个细胞之间比较按GM细胞、ATM+-AT细胞、AT细胞的顺序尾长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2) GM细胞、ATM+-AT细胞BRCA1和RAD51蛋白均有表达,而AT细胞无表达。(3) 未经60Coγ射线照射时,BRCA1、RAD51蛋白在GM、ATM+-AT、AT细胞中仅有少量表达并且无共定位表达,其中在AT细胞中表达量最低;照射10Gy60Coγ射线后,BRCA1、RAD51在GM、ATM+-AT、AT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其中GM、ATM+-AT细胞呈现共定位表达,AT细胞无共定位表达;GM、ATM+-AT细胞中BRCA1、RAD51蛋白表达量与AT细胞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M细胞中BRCA1、RAD51蛋白表达量与ATM+-AT细胞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 辐射剂量在10Gy以下时随着剂量增大细胞损伤越明显;而AT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最强;WT对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有抑制作用。(2) BRCA1由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