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组织经营越来越复杂,在这种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经理人、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人员以及外部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重要辅助职能。一个健康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模式,并已经趋于成熟,而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展示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考核模式,以进一步地加以研究。 本文对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综述,对绩效的定义、特点,绩效考核的不同层次进行了区分介绍,并从部门绩效考核延伸到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本质上就是考核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贡献。考核内容包括:合规性、有效性和效益性。 在我国审计学术界,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问题提出比较晚。在审计职业界,也没有形成内部审计绩效考核的完整体系,并存在以下的问题:绩效考核与组织目标相脱节;考核指标过于片面;考核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差;考核缺乏联系。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是迫切需要的。 本文在对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平衡计分卡运用于内部审计绩效考核的可行性。因为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也适用于内部审计部门;平衡计分卡技术上的精确性,可以满足对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需要;且平衡计分卡优越性与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目标相契合。 在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考核体系之前,本文首先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其次分析了内部审计部门活动的特征和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目的与作用,并对指标体系构建的困难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明确了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后,本文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内部审计门自身的特点,将考核指标体系框架调整为董事会、管理层、被审计单位和外部审计,财务,内部审计流程和内部审计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针对每个维度建立了考核指标,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最后,使用平衡计分卡对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的实施举例。内部审计部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由许多重要的环节组成:包括陈述战略目标;建立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沟通确认;反馈与修正。只有有效地加以实施,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对企业来讲,培训与招聘工作均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头模块;那么,在招聘环节上设计好吸引优秀人才的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健全的培训机制成为了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