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关系到高校发展的兴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和高校工作的龙头,学科建设应当以承揽学科建设的科研人员(团队)为核心,培养具有竞争力且结构合理的团队。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中学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及综合课题不断出现,以个人为基础的活动转变成以集体活动为基础,这些变化是网络化协作团队得以出现的前提。网络化协作团队在高校科学研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高校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而网络化协作团队就是高校科研的主力军。必须运用新的方法和模式来研究和管理网络化协作团队,以培养灵活性、互补性良好的正规的网络化协作团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科学的新发现和进步。
本文以学科建设为研究对象,着手点是高校中的网络化协作团队。介绍了网络化协作团队的理论基础及要素、结构。分析了高校组建网络化协作团队的必然性。在本课题先期对学科演化过程和学科组成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科网络化协作团队生产模式,研究了网络化协作团队生产模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两科技创新元为例,对两个事前没有分工而事后存在分工的科技创新元就联盟后的生产协作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存在比较优势的科技创新元分工协作时的条件以及知识生产结构转型的条件约束。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例,进行了网络化协作团队协同管理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网络化协作团队的治理机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