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处于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构造较为复杂的部分。所以,研究该区域的构造演化特征,及中小构造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对开展区矿调工作及以后的矿产勘查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区作为藏南拆离系的热点,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在拆离构造及岩浆岩面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小构造,特别是在小构造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方面相对薄弱。本次研究方法是收集区内地质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研究,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样品测试等工作,总结研究区的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并探讨构造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 本论文得出以下成果: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将研究区分为朗拉日—扎阿日逆冲推覆带、陆哥拉—古堆断裂带、昌才噶—学美江各褶皱冲断带三个构造变形带。陆哥拉—古堆断裂带上断层下盘劈理化的强弱分带明显,越靠近主断面,劈理密度越大,岩石破碎越强烈。根据区内构造形迹分布及构造的相互交切关系,区内构造可初步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三期构造运动。综合分析研究区及邻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特征,认为该区有四大成矿作用期和四大成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