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者悖论探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悖论”这个话题自哲学史上最早在古希腊发现说谎者悖论以来就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两千多年以来,对悖论的研究经历了古希腊逻辑学创立时期、中世纪经院哲学后期和20世纪初至今这三个研究发展高峰期,而这些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集合论悖论、语义悖论和语用悖论这三大部分。相较于古希腊和中世纪“悖论”基本局限于哲学和逻辑学的范围,在现代,“悖论”已经成为数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学者专家共同探讨的课题。而以“知道者悖论”为代表的认知悖论和以“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语义悖论,以及以“纽科姆悖论”为代表的对策论悖论,一起成为当前西方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道”这一命题态度谓词的悖论,这一悖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对这一悖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大部分是国外的专家学者,如W.V.蒯因,R.肖,D.卡普兰,R.蒙塔古等;而国内主要有张建军、李大强、谷飙、任晓明、张铁声等等。本文首先在导言中引入“悖论”概念,分析悖论在逻辑学和哲学中的地位;接下来介绍“知道者悖论”,介绍这一悖论的几种主要变体形态:“意外考试悖论”、“突然演习悖论”、“刽子手悖论”、“求婚者悖论”等等,并对“知道”概念进行分析;然后重点介绍几种对“知道者悖论”的典型分析:悖论说、谬误说、语义分析方式、博弈分析方式等,在介绍的同时笔者还试图对各种解悖方案进行分析,并指出各个方案的合理和不足之处。文章以“知道者悖论”为中心,不仅对国外关于该悖论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国内学者的研究精华,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理论成果,在分析前辈学者思想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试图从语义分析以及现代认知逻辑的角度,找到更加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文献
“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识、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有关自我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或者说,自我观是个体所习得并认定的关于其自身存在的信念
学位
早在13世纪哲学家R·培根就提出了实验方法,但直到近代唯物主义者F·培根论证并确立了实验方法是科学的源泉之时,实验才开始成为人们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方法。近代科学不仅是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和谐的课堂氛围影响着师生情感的传递,影响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接收,也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用爱心和鼓励營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也是教育工作者顺应时代要求的顺势之为。  关键词:和谐;课堂;爱;鼓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