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固结中接触电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城市的发展促使滩涂场地开发成为岩土工程的热点之一。滩涂淤泥粘粒含量高、渗透性差、含水率高,传统排水固结技术(如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等)对滩涂地基的处理效果不佳。电渗技术凭借电渗透系数与土体粒径无关的优势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电渗处理技术依然存在电渗效率低、电渗能耗高等缺陷,其中目前研究较少的接触电阻问题是影响有效电势与电渗效率的重要因素,对电渗固结中接触电阻影响展开研究,探索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电渗效率的方法,对于拓宽电渗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为研究电渗过程中接触电阻对电渗效果的影响,在等电势梯度情况下对滩涂淤泥使用铝电极开展室内电渗试验。试验从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使用不同预腐蚀时间的阳极和不同导电面积的阳极进行电渗试验。利用吹填淤泥、滩涂淤泥和宁波软土,在等电势情况下开展室内电渗试验,研究不同土质对电渗效果的影响及适用性。测量排水量、电流、电势和试验后的含水率分布。得到以下结论:电极为铝电极时,电极腐蚀在整个电渗过程中对电渗效果影响甚微。提高导电面积可以减小接触电阻、提高电流、加快排水,进而改善电渗效率、缩短工期。阳极导电面积与土样横截面积的比值存在最优值,低于最优值则电渗效果差,高于最优值则造成浪费,最优值可通过变化阳极导电面积的电渗试验确定。吹填淤泥排水效果最好,适合使用电渗处理;滩涂淤泥电渗处理周期短,裂缝发展快,需要与其他工艺联合使用;宁波软土能耗系数最低,但是处理周期偏长,处理后含水率分布比较均匀。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其耐久性问题得到广泛关注。钢筋锈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中最突出的一点,在各种防锈措施中,使用不锈钢筋代替碳素钢筋效果显著,但初期成本高
木质纤维素占绿色植物干重的35%-50%,它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其合成降解过程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通过酶学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转化形成可溶性糖及生物化学产品,因此这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等植物细胞壁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木质纤维素成分复杂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等难降解物质,除此之外,核心构架的纤维素是由β-1-4糖苷键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是当今工程抗震研究界重要的方向之一。近十年来的几次典型地震中,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地下工程设施及其结构的震害现象,引起世界各国地震工作者的高
当今指导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纯材料”(不承受荷载)混凝土阶段,并未考虑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材性因素三者耦合作用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导致对服役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可能与实际有些不符。本论文采用“先加载,后测试”的新加载方式,使混凝土试件的受力状况与服役混凝土尽可能接近,方便操作且耗时较短,结果也较为准确。在此基础上,按RCM法进行服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试验,用复合盐溶液浸泡试件进行服役混凝
  混凝土是现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此外素混凝土材料的优点非常的多,例如混凝土材料的静态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