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江海底峡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南部陆坡区,位于海南岛东侧,广州市东南方,距广州市约400km,是南海北部陆坡陆源物质向下陆坡和深海平原输送的主要通道。该海底峡谷的主体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头部上溯至南海北缘陆架,尾部延伸至南海深海盆。珠江海底峡谷内部地形复杂,坡度跨度大,是南海北部重要的陆源物质通道。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珠江海底峡谷整体沉积环境。通过对其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和分布特征、粘土矿物、生物组分和化学元素分布状况等多类别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珠江海底峡谷作为一个完整的源到汇系统在南海北部陆源物质入海过程中扮演的作用,为珠江海底峡谷的形成演化和区域油气资源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文中根据珠江海底峡谷中各类沉积物分布,分析珠江海底峡谷的沉积水动力环境、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以及沉积物运移趋势,总结了该海底峡谷中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主控因素以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国内外研究海底峡谷的经验方法探讨珠江海底峡谷的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物搬运状况。 通过对珠江海底峡谷地区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 (1)珠江海底峡谷头部的沉积物较粗,顺着峡谷往下沉积颗粒逐渐变细,至峡谷尾部沉积扇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达到最细。峡谷内表层沉积物整体以粉砂和粘土为主,与珠江入海泥沙一致,表明珠江海底峡谷的物源以珠江的南下扩散泥沙为主,整体搬运趋势是沿着峡谷走向从上到下。 (2)珠江海底峡谷头部和上段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较大。在峡谷上段沉积物中砂和粉砂含量较高,其中砂含量高达50~75%,粉砂含量则在20~50%之间变化,而水深较大的中下段沉积物则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其中粉砂含量占50~60%,粘土含量则为20~35%; (3)海底峡谷头部沉积物颗粒的偏态为正,说明峡谷头部各项水动力作用比较强烈;峡谷中下段沉积物偏态分布显示为0或负值,与深水相对平静的水流环境相符; (4)珠江海底峡谷周围台湾岛、吕宋岛弧、华南大陆和珠江为珠江海底峡谷提供不同粒径的物质源,这些沉积物通过复杂的南海表层流和深水洋流、环流和黑潮南海分支进入珠江海底峡谷,成为峡谷表层沉积物的组成成分,并显示不同的分布特征; (5)控制珠江海底峡谷沉积物分布的因素有所差异:影响粒度分布的是物源区和水深;粘土矿物分布除了受水深和物源区影响外,部分还受峡谷地形控制;生物组分分布的主控因素是水深和峡谷地形;化学组分的分布除受物源、水深控制外,还受南海北部局部环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