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加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但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多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体育为研究视角对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鉴于此,笔者以东昌府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在对有关留守儿童问题文献资料阅读、研究后,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近况展开实地调查,旨在找出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昌府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模式中,单亲监护这一模式所占比例最大,排在第二位的为隔代监护这一模式,在留守年限上,留守1-2年的人数最多;东昌府区农村中学每一周设置两节体育课,每节课的时长为45分钟,总课时数未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数量不够和课堂被占用严重;就留守儿童课上的表现来说,部分留守儿童在体育课上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且将近70%的留守儿童对体育课感到不满意;东昌府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为69%,较非留守群体的86%存在一定差距,其中篮球、乒乓球等是他们较为喜爱的运动;在活动时间上,每次课外活动持续时间在20-40分钟的留守儿童最多,每次活动在60分钟以上的留守儿童最少,在每周参与活动的次数上,每周2次的人数最多;影响这一群体体育参与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学习压力大、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专业指导、受经济条件影响、家庭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没有闲暇时间。此中,学校所提供的场地器材及教师给出的专业指导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其次为家庭支持力度不够和没有闲暇时间。对此,本文以改善留守儿童的体育参与现状为基础,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体育关爱,旨在为其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