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岗北地区位于吉林省大安市西北部,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大安-红岗阶地中部。由于在盆地的斜坡部位及构造向斜区域已经形成了产能建设规模,显示了该区巨大的勘探潜力。但是由于该工区储层厚度薄、物性差、产量低,直井无法取得较好的效益,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完成有利开发区的预测,为下一步水平井开发奠定基础。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研究区的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地震资料以及原有的钻井分层资料,对该工区泉四段井进行了小层对比、沉积相划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成藏特征研究,最后对有利开发区进行了预测1、根据本次研究实际情况,选择测井解释、地震剖面、寻找区域标志层等相结合的方法,在钻井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对泉四段各井进行小层地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地层发育完整,地层厚度从北西至南东方向逐渐增大。2、通过对工区岩石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地震相标志分析,认为在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只在研究区南缘部分层位发育。由于物源位于研究区西北方向,三角洲平原至前三角洲向南东方向展布。3、在sun工作站上,用Landmark软件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工作,主要完成子波提取、合成记录制作、层位标定、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形态整体上呈一向斜构造,近南北向展布的两坡夹一洼形态,整体形态为两边高陡,中间低缓。4、在以层次分析法进行多信息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资料主频、分辨率、以及地震属性参数的分析,采用基于分形维外推的拟声波反演的方法,完成对12个小层的储层预测工作。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成藏特征进行分析,完成储层的平面展布,根据划分好的沉积相、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结果,结合储层的平面展布,完成对有利开发区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第11小层H87-2井至H87-8井之间、第9小层的H87-7井、H88-2井与D31-1井之间以及第5小层H90-至D41井区之间为有利的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