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性质与绩效评价准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因为它事关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面临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多重障碍和压力。国有企业是否应当改革?应当用什么方式对哪些领域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理论上和政策实践上的基础问题。理论的发展无非首先是为了解决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上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的研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地成长起来。主流的观点基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得出了将国有企业尽可能私有化的结论,进而把研究引向了对企业重组速度和重组方式问题的探讨。此外,当私有化的改革面临阻力时,一些学者则希望以现代企业理论为基础,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而解决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问题,于是关于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文献层出不穷。还有一部分的学者则采取了一种折衷的办法,认为应当有选择地将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留下那些有特殊作用的国有企业以实现国家利益。这些理论都从现实问题和政策需求出发,得出了迥异且富有争论的结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国有企业的理论框架。本文将国有企业视为一种制度形式,将研究重点放在国有企业的问题起点上,通过提出并研究国有企业的性质(即国有企业的存在性问题)这一更为基础性的问题,为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与改革问题找到新的解释,并以此三个问题为基础建构研究国有企业的理论框架。本文所阐述的核心观点是:首先,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是国家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这也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它的性质;其次,评价国家企业的绩效不能仅仅考虑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更应当重视国有企业在实现国家政策目标时所起到的作用与所支付的成本,是否选择国有企业作为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是一种在众多政策工具间成本和收益权衡的结果;再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当从政策工具的角度来看待国有企业,实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思想,用法律规范及约束国有企业这种政策工具,使其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当然,本人的研究只是粗略的,只是提出了国有企业性质的问题以及初步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可能的战略性方案,还有很多重要的细节问题没有能够涉及。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很多承袭了多年的习惯和观念需要革新。将强奸定罪并规定在刑法中予以惩处,是过去作为对女性性自由权的保护,无可争议。但如今,随着"男女平等"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社会变革的主导推动力量,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科技进步对国
基于文化和社会的因素,中国的人际传播具有非正式组织形式圈子的显著特征,在对社会交往关系的权衡方面,中西方存在明显分歧,西方社会强调人人平等,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亲疏关系
本论文对弹道导弹助推段攻防对抗的效能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定义了文中使用的坐标系和重力场,在此基础上对进攻弹和拦截弹进行了建模分析,给出了进攻弹在助推段的机动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机制应当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应当包含个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政府干预机制,集体劳动关系以及近几年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从实施来看,不仅依赖劳动
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性(上)夏甄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再过几年,我们就将跨人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为了迎接新的世纪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为了在新的世纪开拓世界的和平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已经过渡为大众教育,各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国内高校生源竞争愈来愈激烈。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尤其是输送国家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主义由此产生并对媒介传播产生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发,有关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目前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角度众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大多还只停留在个案研究层面,系统
通过主题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中实施及时、适度、多元化的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