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日益完善,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经营管理目标已经成为股东和银行管理者的共识。而如何科学地评价商业银行经营业绩,是摆在股东和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现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会计分析指标一直是衡量商业银行绩效的标准,公司管理层也将这些指标作为其经营的首要目标及激励基准。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指标日益受到广泛批评。其共同缺陷在于这些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容易导致公司风险加大以及盲目决策等问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现行的会计衡量指标已经日趋落伍,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入新的业绩衡量和财务管理手段到原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去,以期完善现行的指标,从而能更好地对商业银行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极大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实现银行价值的增长。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EVA”(经济增加值)概念及其分析和管理方法,近年来在实务界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能够在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前提下全面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盈利或创造的价值,从而降低采用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现行会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时夸大企业业绩、高估企业利润的可能性。EVA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当EVA为正值时,表明公司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财富;EVA为负值,则说明公司的经营有损于股东投入,那么公司就是耗费股东的资产,而不是在创造财富;如果EVA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股东的预期报酬,股东的财富既未增加也未损失。本文从企业业绩评价和EVA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现行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EVA作为一种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可以弥补现行业绩评价不重视权益资本成本的缺陷,并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论证。本文主要论述引入EVA的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研究问题,共分为五个部分,其章节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然后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沿革进行评述,得出有益的启示,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阐述。首先论述了企业业绩评价以及EVA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和经济资本理论,然后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第三部分是引入EVA的业绩评价指标。首先对现行商业银行业绩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实施EVA业绩评价指标的优势。第四部分对商业银行的案例分析。通过比较14家上市银行EVA指标,从中选取EVA值最高的浦东发展银行作为样本公司的进行业绩评价分析。在这一部分,通过对现行指标和EVA的计算和分析,从而说明EVA在重视权益资本成本方面对现行指标的补充作用,从而得到启示。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本文体现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