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目前社交网络的存在已经对现实人际网络的互动模式及其内在的信息传播形成颠覆性影响。社交媒体已经作为分享知识和集体学习流行的在线学习平台,这类媒介能够帮助学生们与其他人建立更为多元与有效的沟通,对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学生们善于在这些平台上独立学习,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想法,建立认可并收到实时的反馈。本文选取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通过调查微信学习功能的使用现状,在TAM模型、QCA方法等工具的辅助研究下,借鉴沉浸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指导,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拓展。通过对以往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得出目前在社交网络中影响微信学习效果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以210份电子问卷作为样本,通过总结分析初步确定出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进一步筛选,将剩余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类、赋值,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得出达到同样学习效果的不同组合。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使用移动学习的行为意愿与主观规范具有正面积极效应;个体创新与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学习资源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沉浸体验间接对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积极影响,沉浸体验则直接对行为意愿有正向积极影响。第二,在研究前面部分的理论介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几大影响因素初步发表改进意见,为完善我国在社交网络中微信学习效果提出相应的策略。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网络学习,但在高校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比较完善的今天,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这有悖于网络建设的初衷。本文通过调研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以微信学习为例,探究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这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高校信息化环境进行有效学习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