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城市中心区形态发展与整合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区域性竞争,我国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近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纷纷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城市化现象,既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后,佛山地区成为全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城镇密集地区之一,2003年1月佛山正式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迎来城市大整合的发展契机。对于兼并后的佛山而言,城市中心是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的焦点,其形态问题成为城市进行形态整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佛山祖庙街区在千余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传统中心,城市兼并后,为缓解城市原中心区的压力,建立新的中心区以分担城市公共职能可谓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佛山城市新中心与传统中心形成了城市中心区域的 “双核”结构,但是由于新中心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建设,其空间形态必是现代规划的体现,与传统中心的城市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本课题首先研究了佛山城市传统中心形态的演变过程和现状问题以及新中心的规划发展,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而对大佛山城市中心区形态进行梳理,确定佛山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大城市发展模式导向下中心区“双核”结构的空间形态,基于上述研究,以城市设计为手段,在形态整合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课题提出兼并后佛山城市传统中心与新中心形态整合的范畴以及相应的总体空间结构框架与空间设计导则,探讨兼并型城市中心区的理想形态。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城市面貌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片新兴的城市中心区也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在持续发展的背后却难以掩盖其物质空间形态缺乏有效的控制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我国的旅游业,旅游的人数和旅游的收入都在不断的快速增长。1978年,来华入境旅游人数只有181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3万人次),国
包括广州在内的一些大城市很关注轨道的建设和投资,而对相应的城市土地使用和开发却未给予足够重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将轨道发展和城市开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