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策被誉为侦查活动中的“指挥中枢”,是行为的“司令官”,在刑事案件侦查中,侦查指挥员或主办侦查员针对案件相关问题,在已有证据或信息的基础上对侦查情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做出相应的决断,期望对侦查工作产生积极的效能,但随着决策环境与社会期望的不断变化,对侦查决策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风险社会之下的侦查工作充满挑战,侦查决策的执行结果关系着侦查工作的效果,对最优结果的追求造成侦查决策的决策成本不断上升,再者《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时效、取证行为等的规定也促使侦查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作为侦查指挥智慧结晶的决策方案也需要作出调整,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增长速度惊人,被称为“信息爆炸”时代,过多的信息量一方面有利于案件事实的查清,另一方面却给侦查工作尤其是对建立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侦查决策造成干扰。因此在风险社会、法治社会、信息社会之下,在原有的侦查经验决策和侦查直觉决策的基础之上,理应引入有限理性对侦查决策进行研究,探寻实然状态下侦查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路径。决策主体在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影响下其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有限,同时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决策双方的博弈性以及决策信息量的有限性都导致侦查决策行为过程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也加深了决策者对结果理性即决策最优化目标的追求难度,因此侦查决策研究应该是建立在“社会人”和有限理性因素基础上的对决策行为及其过程的探究。理论的引入在于对问题的分析,借鉴管理学研究范式,在有限理性理论和科学决策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和数理分析的方式,通过刑事错案、疑难案件等论证侦查决策偏误存在的客观现状,同时引入前景理论设计问卷调查,客观描述侦查决策偏误的具体表征例如:信息研判偏误、情势判断偏误、方案选择偏误以及决策风险偏误,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思维陷阱、主体结构的失衡、决策方法与机制的缺陷等因素与侦查决策偏误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侦查决策有限理性因素的客观分析以及对侦查决策偏误原因深入探究的目的在于在正视侦查活动中决策的客观环境与主体的有限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决策的优选方法和决策偏误的修正路径,保障侦查决策科学化。首先,在保持原有侦查决策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满意原则”。同时侦查决策行为以动态过程为表现形式,在规范侦查决策行为的基础上通过较为明确的步骤将侦查决策行为过程以程式化的方式进行规定,将主体决策的思维过程通过量化、模型化等方式进行系统规范。其次,侦查主体根据侦查情势作出决断的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决策方法的选取,在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指导下,规范与优化决策方法技巧是侦查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引入现代决策方法,将建立在概率预估与效用函数基础上的管理决策方法引入侦查决策优选中,探索线性规划法、决策树法、贝叶斯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法等决策优选模型在侦查决策中的应用。最后,在此基础上,优化侦查决策主体结构、提升决策主体的思维路径,以信息化、数字化、科技化为发展方向,逐步构建侦查决策机制,建立系统化的决策规范和修正体系,保障侦查决策的科学化。本论文由导论和五章主体内容构成,采用理论引入-要素解读-问题分析-方法构建-系统保障的思维路线。导论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梳理,同时审视了我国侦查决策的理论现状和实践现状,指出了研究的问题起点和创新之处。文章主体部分中第一章是对基础概念和指导理论的深入解读,第二章则是在有限理性与侦查决策相容性的基础上对侦查决策过程中有限理性因素的客观描述,第三章则在有限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对侦查决策问题即决策偏误现象的探究。第四章、第五章是“解决问题”章节,其中第四章决策优选方法是本体要素,是对科学决策理念的传达和决策优选程式及方法的引入,第五章侦查决策的科学化保障是对本体之外的主观因素的系统规范与修正,通过人员调整、思维更新、机制构建试图减少或规避决策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导论对有限理性基础理论、决策中的有限理性因素研究、侦查决策理论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类罗列与梳理,同时指出侦查决策存在逻辑起点异位、研究基础薄弱、规范性内容缺失、功能性困境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侦查决策研究的问题起点,有限理性理论的引入,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创新,也是研究思路的创新,但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和实证数据资料获取的困境依然是研究的掣肘。第一章以侦查决策概念定义作为研究的起点,通过与公安决策、公安决断、侦查判断等相关概念的辨析,明确侦查决策的内涵与本质,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总结。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风险社会、法治社会、信息社会对侦查决策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和新要求。面对这一问题,引入行为决策理论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将“人”作为研究的重点,反思与批判完全理性的“应然”侦查决策,探讨有限理性在侦查决策中的适用性。第二章客观描述侦查决策基本构成中的有限理性要素即侦查决策过程中的理性边界。首先,从主体的知识结构、分析能力、抉择能力、方案制定能力以及决策的动机心理和过程心理等要素分析侦查决策主体对事物认知的限度。其次,根据侦查决策情势动态性、侦查中主体的博弈性、侦查决策的高压性说明侦查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再者,侦查背景信息、本案信息以及决策信息因保存、获取、使用的时效性限制以及信息搜索成本、信息占有量的制约和单个信息关联的困难等导致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最后,分析常见侦查决策行为模式的行为过程以及行为表现,论证个体行为的主观性与完全理性追求的差异,指出侦查决策行为的有限理性本质。第三章将有限理性理论与侦查决策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收集近年来的刑事错案、疑难案件,对案例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究刑事错案或侦查僵局中侦查决策失误存在的实践问题与具体表征。其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引入有限理性理论中的前景理论、框架效应、选择偏差实验方法,将所获得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侦查决策方案选择中所存的主观偏差问题。最后对侦查决策实验分析和实践分析进行汇总,深入研究侦查决策偏差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第四章引入有限理性下的决策方法即现代管理决策理论中的决策优选,在传统经验决策、直觉决策和逻辑决策的基础上,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引入规范的、可视化侦查决策优选方法。首先,侦查决策优选建立在遵循科学决策原则的基础之上;其次,明确侦查决策优选的程式;最后,将具体侦查决策优选方法划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完全不确定型,并逐一进行参数说明与方法阐述。第五章在方法科学化的基础上,对主观因素从“主体-思维-机制”这一结构进行规范与修正,尽量规避主客观因素对侦查决策理性决断过程造成的消极影响,为侦查决策科学化提供保障。首先优化侦查决策主体结构,提高侦查指挥员基本素质,规范领导者的决策行为。其次,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个方面拓展侦查思维模式,提出反直觉思考、头脑风暴、侦查启发法等创新性思维,引入大数据指导侦查思维。最后,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出发,构建包含信息支持机制、决策咨询机制、评估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四位一体”的侦查决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