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中得到了甚于以往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更加说明了家庭教育在社会风气甚至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家庭单位中,经济实力的普遍提高使得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只为孩子们提供基本的衣食住行上的便利;他们希望能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因此,中国父母需要一个符合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指引。称赞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家庭内部中使用的称赞语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讨论家庭教育的窗口。现在虽然有很多关于称赞语的研究,但少有研究指向家庭内父母对孩子使用的称赞语。本论文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并结合美国家庭教育畅销书之一《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的案例,概括现在中国父母使用称赞语的特点,通过与孩子们在称赞语上的偏好进行对比,发现父母与孩子在称赞语上的偏好差异,力图给出称赞语使用方面的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称赞孩子,让称赞能更好地被孩子接受而非被抵触,达到称赞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七个角度分析了父母称赞语的特点,包括句式、话题、方式、场合、目的、对待称赞策略的态度以及意识。发现父母主要使用的称赞语的句式为“名词+副词/形容词,代词/名词+(副词)动词/是+(形容词)名词,以及代词/名词+动词/是+(副词)形容词。同时,不同话题上的句式偏好出现差异;话题上,父母没有某一个特定的称赞话题;方式上,父母做出的描述型评价和总结型评价一样多;场合上,父母多在有其他家人在场的私人场合做出称赞;目的上,父母对子女做出称赞多是想鼓励和引导孩子;在对待称赞策略的态度上,大多数父母持积极态度;在意识上,多数人认为称赞是有积极作用的。2.通过对比孩子们对称赞语相关方面的偏好,发现了现在中国家庭父母称赞语的偏好差异主要存在于话题,方式和目的上,即子女更喜欢听到的称赞努力类和描述型的称赞,许多父母没能达到维持亲子关系这一称赞目标。3.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面子理论的角度分析努力类称赞语和描述型称赞语的形成方法,笔者给出建议:多关注孩子的努力;称赞时尽量给予更多细节作为支撑。同时,笔者列出了三种尽量避免的称赞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