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预测胃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术前中型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LNR)在评估术后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D2)患者344例做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31例(67.2%),女性113例(32.8%),平均年龄67.6岁(24岁-83岁),远端胃大部切除20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5例,全胃切除76例,全胃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20例。收集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LNR),以LNR=3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LNR组和低LNR组,术后定期随访,将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高LNR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LHN组差(51%vs74%,P<0.001),无病生存率也有明显差异(67%vs85%,P<0.001),肿瘤浸润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患者NLR较高(P<0.001),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病例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是影响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NLR,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8-2.174,P<0.001)。   结论:   术前NLR可能会成为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简便的生物标记。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微信健康教育,探讨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以微信为平台的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期日后为糖调节受损患者构建本土化干预提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