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毒死蜱对小鼠胚胎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的影响及Par3蛋白的表达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研究显示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在动物胚胎与新生期的暴露能引起神经发育毒性。业已报道,毒死蜱引起神经前体细胞形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脑皮层厚度,损伤动物认知和行为机能并将这种损伤持续至成年期。本文中,我们关注于毒死蜱暴露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命运。探讨了期间胚胎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周期时程以及极性蛋白Par3表达的变化。本文第二章使用了经典的Brdu标记S期细胞方法检测细胞周期时程。每个Brdu注射点采用了1.5h作为间隔,总的过程包括10次Brdu注射,在末次注射后0.5h处死动物。考虑到神经前体细胞发育阶段的多样性,本章中只研究了靠近脑室腔VZ与SVZ区的PVE神经前体细胞。将PVE分为10个Bin分层,分别统计不同时间点中各个Bin的标记指数(LI),分析计算得到对照组与CPF组PVE神经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程。第三章主要研究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暴露对VZ区顶端面极性蛋白Par3表达量的影响。毒死蜱暴露剂量设计为0,1,5mg/kg三个组别,在E7.5-11.5进行注射,在神经发生的高峰期E14收集胚胎样本,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低剂量毒死蜱暴露对极性蛋白Par3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CPF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在各个Bin的LI值具有差异。早期,CPF暴露后降低VZ区顶端面及临近区域(Bin1-3)的LI值,随着累积标记的时间延长,CPF暴露逐渐改变VZ区基底侧以及靠近SVZ区位置(Bin10)的LI。统计分析显示,在对照组E14小鼠中,PVE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总时程为16.89±0.22h,而CPF组为20.56±0.28h;对照组的S期时程为5.91±0.08h,而CPF组为6.58±0.09h;对照组的G2+M期时程为2.09±0.08h,而CPF组为2.92±0.09h;对照组的G1期时程为8.89±0.06h,而CPF组为11.06±0.28h。对VZ区顶端面Par3表达量的研究发现,胚胎7.5-11.5天暴露5mg/kg毒死蜱,减少了胚胎E14时VZ区顶端面的Par3表达,而在1mg/kg的暴露剂量下则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胚胎期毒死蜱暴露减缓VZ顶端面神经前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程,其中特别影响G1期时程。此外,CPF处理还引起同样区域Par3极性蛋白表达量的降低。
其他文献
光电化学分解水可以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有望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寻找具有应用潜能的半导体材料是该领域目前主要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良好可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发生的一种炎症,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方法(isobaric tags forrelative an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小,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学分子式C21H20O6,分子量368.39,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心血管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发现姜黄素在体内不稳定,为此已先行设计合成了一些结构稳定的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本实验应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其体外药理作用,以期为姜黄素类似物在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本论文对姜黄素类似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主要如下:首先,通过MTT法检测17种单羰基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