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适宜环境下生长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对动物和人类有遗传毒性、致癌和致畸性,同时还会引起肝肾中毒、生殖系统异常以及抑制免疫反应等,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全球普遍性问题。而我国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能检测的霉菌毒素种类少,检测效率低。因此,建立灵敏、快速、准确、可靠,与国际接轨的饲料及其原料中多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饲料及其原料中19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的分析测试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该19种霉菌毒素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19霉菌毒素的质谱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多反应监测方式(MRM)。为保证所有霉菌毒素的质谱条件达到最优,对同一个样品分别进行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两次色谱分离,同时也对母离子、子离子、碰撞能等质谱参数进行最优化。优化的色谱柱、流动相、梯度洗脱等色谱条件最终确定为:色谱柱为Waters C18柱(5μm,150 mm?4.6 mm i.d.);两种离子模式色谱分离均采用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流动相为:A-甲醇;B-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负离子模式流动相为:A-乙腈;B-水。在优化条件下,19种霉菌毒素可完全分离。采用QuEChERS技术处理饲料及其原料样品,重点对提取剂、提取时间、盐析剂、吸附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处理条件为:提取剂为10 mL乙腈,提取时间为30 min,盐析剂为0.5 g氯化钠和1.5 g无水硫酸镁,吸附剂组成为150 mg C18、20 mg PSA和150 mg无水硫酸镁。为提高乙腈的提取效率,在分散样品水溶液中添加0.3%甲酸。由于滤膜吸附待测物,待测液采用高速离心后上机测定而不是过滤膜后测定。为减小基质效应,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均采用各自的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进行定量计算,其原料样品以小麦为参考基质,用小麦的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通过对色谱条件、质谱条件和前处理条件的优化,建立同时测定该19种霉菌毒素的HPLC-MS/MS法,其线性良好,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19种霉菌毒素的相关系数r在0.99210.9996之间,线性范围在0.05200μg/L之间。饲料样品中19种霉菌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23.85μg/kg,0.4010.8μg/kg,加标回收率为80.6%94.0%,相对标准偏差为7.15%13.7%。原料样品中19种霉菌毒素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3.40μg/kg,0.251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3.6%95.4%,相对标准偏差为6.20%12.6%。采用HPLC-MS/MS方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比较,并通过测定质控样品和实际样品,考察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HPLC-MS/MS方法适合饲料及其原料中多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