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e, IRI)动物模型,再灌注即刻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初步探讨血必净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临床上应用血必净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1)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group,SOG组),开腹只分离腹主动脉,不夹闭腹主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I/R组),无创动脉夹夹闭腹主动脉2h后,再灌注即刻自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kg),松开血管夹恢复血流灌注4h。(3)血必净组(XBJ组),夹闭腹主动脉2h,再灌注即刻自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8ml/kg),松开血管夹恢复血流灌注4h。每组动物分别在再灌注4h后抽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MPO、LDH、TNOS、iNOS和cNOS的活性以及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骼肌、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于SOG组比较,I/R组XBJ组血清中MPO、LDH、TNOS、iNOS的活性均增高(P<0.05),I/R中血清中cNOS活性降低(P<0.05),XBJ组血清中cNOS活性增高(P<0.05)。于I/R组比较,XBJ组血清中MPO、LHD、iNOS活性均降低(P<0.05),XBJ组血清中TNOS、cNOS活性增高(P<0.05)。I/R组再灌注4小时后骨骼肌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变窄,大量肌细胞断裂,细胞间隙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水肿,排列不整齐,部分肌纤维有断裂;血管壁各层排列疏松,细胞水肿,VECs胞核向管腔突出明显,VECs与内皮下弹性膜结合松散,部分细胞脱落至管腔内,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缺失,可见炎性细胞黏附。XBJ组再灌注4小时骨骼肌细胞肿胀减轻,细胞间隙趋于正常,肌细胞断裂较少,细胞间隙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细胞核肿胀减轻;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纤维断裂较少;VECs排列尚规则,部分细胞水肿,与内皮下弹性膜结合较紧密,内皮细胞脱落及炎性细胞粘附较少结论:实验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稳定中性粒细胞,降低iNOS活性,减少iNOS源性NO;增高cNOS活性,使eNOS源性NO增加,减少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减轻细胞水肿,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如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目标。素质教育经过探讨发展到如今的全面实施,已经经过一个世纪的酝酿,也有了一定的教育方式。但要想人们的素质能跟上时代的发
目的:不同条件下,对银屑病患者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体外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探索找出最佳培养体系,并对银屑病患者表皮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银屑病皮损形成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银屑病皮损标本37例、正常人皮肤标本15例。ESCs分离、筛选、培养:①Dispase酶、胰酶分别4℃过夜或37℃3小时四种消化条件随机选择,进行真表皮分离效率比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30例扁平苔藓皮损以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并用免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