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2014年6月起,解放军总医院脊柱外科使用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组)、连续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管狭窄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VAS、ODI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VAS、ODI评分,并计算其改善度(改善度=术前评分-术后随访评分),于1年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将腰椎管狭窄组患者按照影像学分型分为不同亚组,并分析亚组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VAS、ODI评分及其改善度,于1年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结果。结果:(1)组内分析: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 i平分进行比较。在两组中术后3月、术后1年的VAS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2.32±14.17min,腰椎管狭窄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2.14±12.1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时,腰椎间盘突出组症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其VAS、ODI改善度与腰椎管狭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于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均恢复满意,且两组间VAS、ODI改善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3)腰椎管狭窄的亚组间分析:中央型腰椎管狭窄平均手术时间为76.13±9.27min,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平均手术时间69.31±13.24min,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的VAS及OD1改善比中央型腰椎管狭窄更明显,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亚组间VAS的改善度较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的ODI的改较中央型明显,两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两亚组手术效果,中央型优良率75%,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优良率80.9%。结论:(1)3月随访时,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但1年随访时两及组疗效无显著差异。(2)3月随访时,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治疗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优于治疗中央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且1年随访时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中央型更显著。(3)故而,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通过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侧隐窝型及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效疗,对老年多间隙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