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氧气DBD等离子体对PBO纤维及PBO/BMI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O是聚对苯撑苯并二哑唑的简称,由其制成的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新型耐高温的热固性树脂。由于PBO纤维表面光滑,表面化学活性低,缺少活性基团,导致PBO/BMI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差,严重影响PBO/BMI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针对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对PBO纤维进行改性。本论文采用常压氧气DBD等离子体对PBO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溶液预浸渍湿法缠绕技术和高温模压成型工艺制备PBO/BMI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PBO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化学结构;原子力显微镜(AFM)计算PBO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BO纤维表面形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PBO/BMI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测试吸水率反映界面粘结性的情况;本论文首先考察了放电时间和放电功率密度对PBO纤维表面及PBO/BMI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经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后,PBO纤维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碳元素含量减少,并引入了新的含氧基团(-O-C=O)。同时氧气DBD等离子体对PBO纤维表面具有明显的刻蚀作用。当等离子体放电时间为24s,放电功率密度为30W/cm3时,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O-C=O、-C-O-、-C-O-含量分别达到5.04%、14.61%、22.02%;粗糙度由192.4nm增大到291.7nm;层间剪切强度由43.9MPa增大到62MPa,吸水率由1.96%下降到了1.53%。从而得出:放电时间24s,放电功率密度30W/cm3时,为最佳处理工艺。其次考察了氧气DBD等离子体处理PBO纤维后的时效性对纤维表面及PBO/BMI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将处理的纤维放置空气中10天过程中,纤维表面的氧元素含量、极性基团含量迅速降低,层间剪切强度由62MPa减小到了52MPa左右,吸水率由1.53%上升到了1.90%左右。但在10天以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时效性变化不再明显。在整个时效的过程中,PBO纤维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变化不大。
其他文献
本论文将分子模拟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质研究,分别应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DPD)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研究了有无机盐存在下复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和气液界面以及体相中的分子行为,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溶液的界面张力和泡沫稳定性,将模拟与实验对照,从分子水平获得复配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排布信息,揭示表面活性剂的加和增效机制,并探索无机盐离子对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和气液界面上相互作用的
在炎热的夏季,为了缓解温室内的高温,研究者通常会在透明基体中添加近红外阻隔剂,来达到降低室内环境温度的目的。本文主要根据阻隔近红外方式的不同,使用水热法分别合成了具有近
自组装法来制备无机纳米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自组装法不需要精密的仪器和大量的能量耗损,在低损耗、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制备具有特殊形貌的无机纳米材料。二氧化钛纳米材料一
环境响应性纳米微胶囊因具有纳米级尺寸、较大的内部容积及可调节渗透等独特性能使其在药物输送、涂料、生物医药及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对温度、磁场和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