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封闭的城乡关系被打破了。进入20世纪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城乡被卷入了国际市场,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部分。近代城市逐渐由传统的军事性、政治性城市转变为经济中心,与其相连接的乡村首先在城市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近代乡村的维生体系、产业结构和生活结构分析了一些近代经济发达城市与其腹地的关系,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另外,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近代交通、信息和金融事业的发展与完善,从空间上把中国近代城乡关系拉抻,使其由点向面发展,城乡关系不仅局限在一隅之地,逐渐形成了区域内的部分统一。近代中国在各种历史因素与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北、沿江、沿海等几大区域,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新旧两种城乡关系的并存。本文从空间结构及经济因素方面分析了20世纪开初至3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对中国当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历史意义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