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越来越趋于常态化的大客流状态,使得地铁换乘站受到前所未有的客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保证地铁站常态化大客流下乘客的安全疏散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事先做好地铁站,尤其是客流压力更大的换乘站的疏散能力研究,对于大客流状态下乘客疏散时安全隐患的降低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西安地铁换乘站为研究对象,车站常态化大客流为前提,对车站疏散能力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改善大客流状态下地铁换乘站疏散能力的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车站疏散能力的含义进行理解,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车站疏散能力的因素包括车站设计因素、车站疏散组织管理因素以及乘客自身特征因素等方面;结合对车站疏散能力影响因素考虑,确定了评价车站疏散能力的指标分别为疏散时间、客流密度和疏散瓶颈,为后续研究内容打下基础。(2)对大客流的定义、特征以及西安地铁大客流现状进行概述,提出了针对大客流行为特性的调研方案,选择了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地铁换乘站,对不同类别的车站设施设备分别进行大客流走行行为特性的调查和研究;在西安市地铁站大客流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类别走行设施上乘客的速度-密度关系式,并根据疏散时的乘客心理特征对其进行修正。(3)基于排队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了客流在楼扶梯和通道处的单设施M/G/c/c排队模型,对存在上下游连接关系的设施之间的排队模型参数关系进行了研究,将设施抽象为构成网络的节点,各个设施之间的连接关系抽象为构成网络的边,考虑节点间输出率与到达率的传递关系,按照站内实际空间结构进行连接,构成车站排队网络。(4)以站内空间结构等因素为基础对疏散路径进行规划,考虑车站内疏散路径的整体性,构建了基于乘客走行效率的路径选择模型作为乘客路径选择时的概率依据;根据得出的车站大客流疏散能力计算方法,计算出疏散量、设施客流密度、路径疏散时间等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瓶颈识别。(5)以西安地铁站小寨站为例,对模型算法进行验证,并结合微观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根据模型计算和仿真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关于提高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疏散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