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死亡这一现实问题,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有一套关于死亡的丧葬仪式,丧葬仪式作为一个人终结今世、往生彼世的重要仪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逝与生两者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丧葬仪式在特定的场域背景中,以一定的仪式物象为依托,通过象征性的表演,构成程序完整的意义体系,进而认知与表达,以及规范。松潘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带,处于川西北重要交通枢流的十字地带,地势起伏显著,境内高山、山原、峡谷共存,系重要的江河发源地,海拔高且寒冷潮湿。历史上是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也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地区之一。现今松潘地区生活着“藏羌回汉”四个主体民族,苯、佛、道、伊斯兰、释比等众多宗教文化在此交流与发展。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环境孕育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丧葬仪式。松潘县苯教教区举行一系列的丧葬仪式,实现逝者从生理上的最终死亡到文化意义上的再生过程,从“净身”仪式的洁净尸体到“抓灵”仪式中逝者的灵魂摆脱束缚,再到生者与逝者的“隔离”仪式,都是在为最终的“火供”仪式做准备。而“火供”仪式是逝者实现身份转换的节点,“火供”仪式的完成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逝者在此生此世的终结,同时又标志着逝者在新世界的重生,表达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文化观念。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对松潘县苯教教区的丧葬仪式进行了解读。本文第一章通过对松潘县苯教教区丧葬仪式的概述,从地理与人文环境交代了丧葬仪式形成的背景与土壤。第二章通过对一场葬礼的完整记录,描述了松潘县苯教教区当下的丧葬习俗。第三章通过对丧葬中四个“典型”的仪式解读,分析了仪式的文化认知与表达以及文化心理。第四章通过透视丧葬中包含的文化因子,分别探讨了苯、佛、道等宗教文化在丧葬中的体现,以及分析了当地丧葬仪式的功能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