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山东省与全国一样,其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特别对于山东西部的聊城、德州和菏泽等地市来说,其经济社会发展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低度加工产业和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资源与环境约束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比东部地区显得更大、更为严峻。因此,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生态化发展,是山东西部地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沿着什么路径,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的范例,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认为,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是生态园区建设的前提;政府重视与规划先行是生态园区建设的组织保障;政策引导与激励是园区建设的制度支撑;多措并举是园区建设的有效途径。然后在考察山东省及其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导向思路,探讨了山东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与目标定位尚需提高;组织管理与政策激励有待强化;生态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滞后;并且在产业结构、集群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最后,结合实践经验与山东西部实际,提出了山东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对策与措施。主要包括:改革园区组织管理体制;做好园区目标定位和科学规划;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和激励机制;搭建园区信息交流平台;按照“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路子,继续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推动废物减量化和资源梯级循环利用;坚持产业链招商,构建循环经济和产业共生网络;大力发展静脉类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并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园区科技支撑能力。所有这些政策主张,可以为山东西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所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