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变革正处于风云激荡的景况中,农民问题在革命中被推到了前沿,成为检验中国革命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同时,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正在逐步发展、成熟,本土化成为文学家纷纷提倡的文学观念,乡土文学的形象化、生活化、地域特色使它成为了当时的创作潮流。 在30年代后,以沙汀、艾芜、李劼人、周文、罗淑为代表的巴蜀乡土小说家开始登上文坛,取得了成功。在他们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见明显的带巴蜀文化特色的风格。四川盆地身处内陆,被群山包围,弱化了中国封建正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巴蜀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受到巴蜀文化浸润的巴蜀乡土小说家将之表现在具体创作中,使四川乡土小说呈现出了独特的巴蜀风格,形成了乡土小说中的“巴蜀派”。 进入到新时期,中国农村和农民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广阔的社会生活、多重的文化碰撞为中国乡土小说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视点,出现了众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对而言,四川乡土小说在此时陷入了低谷。本文试图从转变观点、突出个性创作两个方面来探讨实现巴蜀乡土小说新突破的可能,重新树立巴蜀乡土小说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