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尤其是低轨卫星网,因其覆盖广阔、成本相对较低和组网灵活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低轨卫星的快速运动对星际网络的路由提出了全新挑战。现有基于虚拟拓扑或虚拟节点技术,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拓扑快照(snapshot)的频繁切换易致长延时及抖动现象;其二,大部分技术未考虑卫星故障的网络容错性。本文结合低轨卫星的星座运动和星间拓扑特性,研究航点路由技术的扩展应用。首先,论文分析了卫星互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尤其是低轨卫星网,因其覆盖广阔、成本相对较低和组网灵活等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低轨卫星的快速运动对星际网络的路由提出了全新挑战。现有基于虚拟拓扑或虚拟节点技术,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拓扑快照(snapshot)的频繁切换易致长延时及抖动现象;其二,大部分技术未考虑卫星故障的网络容错性。本文结合低轨卫星的星座运动和星间拓扑特性,研究航点路由技术的扩展应用。首先,论文分析了卫星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论述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相关路由指标和技术方法,指出现有路由算法存在的问题。基于NS-3仿真平台,结合低轨卫星移动特性,建立卫星的运动模型,设计了低轨卫星移动性仿真模块,并提供可视化途径展示卫星拓扑状态变化,依此为航点路由的应用效益提供评估手段。然后,针对已有低轨卫星路由算法存在的抖动问题,以及卫星故障导致的局部路由中断和业务中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航点选路算法LWR(LEO satellite Waypoint Routing)。该算法主要包括动态链路的处理和对故障卫星的保护机制,并通过分段路由的特性,提前对因链路的动态变化或故障卫星而受影响的分组做出合理的路径规划。最后,在NS-3仿真平台中实现了LWR算法的仿真,并基于所开发的低轨卫星移动模块,设计多种业务流场景,比较并分析了LWR算法和其他算法的路由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所提LWR算法能有效地避免卫星在跨越极区过程中的分组传送丢失。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目前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有关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而注重信息技术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
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学好数学,最关键的路径在于对数学学习的适应力。现阶段,普通高中的生源组成有两类,一类是统招生,是按照分数优先原则,统一划线,全市只有一个分数线。另一类是定向生,是指指标到校。按教育部均衡教育的要求,将优质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其招生分数无底线,这样就造成了同一个班级学生分数线相差悬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在线学习成为国内外高校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批改编程作业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是学生作业数量繁多,二是编程作业的特殊性,三是学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作业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采用了Git管理作业的方式,教师在Git上发布作业同时设置自动化脚本,当学生提交代码时能够自动地运行测试。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并对代码托管平台OneDev进行研究后发现,
当今社会,交通拥堵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愈演愈烈。因此针对智能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优化交通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由于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与路网中交通流往往十分复杂,本文针对已有区域交通路网子区划分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实时合理的动态划分方法,并依据所划分的控制子区,建立一种改进的信号配时策略,最后为了优化不同子区间的协调控制,构建了一种区域交通路网整体协调双层规划模型,
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智能监控以及军事侦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目标跟踪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目标跟踪技术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本文在孪生网络框架的基础上,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背景杂波、目标形变以及目标尺度变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一种基于全局上下文
单目深度预测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从单目图像中获取深度信息是理解场景几何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三维重建和视点合成的关键性技术。相对于双目以及多视点图像深度预测的多因素监督,单目深度预测更具有挑战性。为了提高深度预测的准确性和泛化性能,利用卷积深度学习网络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针对预测深度图像中几何形状不准确以及边缘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结构相似度和梯度匹配的单目深度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