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脑瘫患儿因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病变造成其胃肠功能紊乱,进而造成其营养不良,体质差等后果。研究发现:CP患儿多数合并营养不良或贫血或慢性消化不良等,严重影响患儿持久的康复训练。临床上脑瘫康复工作者往往关注其肢体残疾的治疗,对于脑瘫患儿伴发的此类疾病的治疗重视不足。西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等可以缓解一部分症状,但是临床效果欠佳。中药治疗此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通过观测健脾益气法对CP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为该法在治疗CP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方面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35例确诊为脾虚型脑瘫患儿在进行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予健脾益气中药口服,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其治疗前后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和尿淀粉酶、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从而评价健脾益气法对CP患儿脾胃功能的影响。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若呈正态分布,方差齐,则行t检验,否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研究结果经健脾益气方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8.6%,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和次要症状、体征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脾虚型脑瘫患儿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提高作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提高脾虚型脑瘫患儿的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淀粉酶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微量元素Zn、Fe及Hb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可提高患儿血清微量元素Zn、Fe及Hb的含量。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脾虚型脑瘫患儿Zn、Fe及Hb含量的提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益气中药能显著改善脾虚型脑瘫患儿的食欲不振,大便失调,面色萎黄少华,肢倦乏力,多涎,多汗等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儿的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水平,提高患儿血清铁和血清锌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有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其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并能改善CP患儿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状况,从而促进脑瘫患儿的整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