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续、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种转移有助于优化要素配置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近10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却出现了似乎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量仍然在4亿左右,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不足5亩,远远低于适当的合理规模;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已开始呈下降趋势,劳动力市场多次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造成上述矛盾现象的根源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与20年前或30年前相去甚远,尽管农村劳动力总量很大,适宜转移的年轻劳动力数量已为数不多。因此,为了解释上述矛盾现象,同时更准确地估计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必要仔细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率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对转移速率的影响,以便准确分析和预测未来我国农村人口变化趋势,为政策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实际情况看,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年轻劳动力在非农就业机会方面具有优势,通常具有更高的转移率,而年老劳动力由于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具有较低的转移率。这种转移的年龄差异会改变农村剩余人口的年龄结构,即年轻劳动力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不仅会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而且还会降低后续劳动力的整体转移率。 因此,本文的具体目标如下:首先建立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率年龄差异研究模型,探讨年龄与转移速度的关系;其次,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年龄差异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及后续劳动力整体转移速率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结合人口经济学中的人口预测方法预测2011-2020年期间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劳动力转移趋势。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陈述如下: 研究内容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率年龄差异分析 通过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主要因素,并重点检验年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就业机会以及就业稳定性的差异,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在非农转移率上存在着差异,年轻劳动力由于在就业机会上具有优势,因而具有较高的非农转移率,而较老的劳动力由于就业不稳定性的增加,使得其非农转移率下降,从而造成了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转移率上存着年龄特征。 研究内容二:人口年龄结构与劳动力非农转移率变化分析 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持续性,下一期转移势必会受到当期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转移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农村劳动力构成群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而会影响下一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发生,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年龄差异带来农村人口结构中适宜转移人口(年轻劳动力)比重的下降,下一期农村劳动力整体转移速率并会随之下降。 研究内容三: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趋势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我国农村人口将持续下降,而且未来我国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变为负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进行,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将更加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也会随着人口结构变动而进一步下降。